视频里,小王喝了口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接着说:
“再讲讲李若荀吧。”
“点进这个视频的应该没人没听过他的歌吧?哈哈”
小王似乎想活跃一下气氛,但是很显而易见地失败了。
屏幕前的陆宁宣依旧是一脸凝重,眉头紧锁。
这也难怪,毕竟他讲的东西确实很严肃。
“如果听过李若荀的歌,你很容易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这是一个高敏感,高共情,有艺术天赋的人,或许还有点理想主义。”
“但恰恰是这样的性格,才最容易产生负罪感,最容易被pua话术绑架。”
“学发展心理这些年,最让我难受的就是这种案例……”
小王叹了口气:
“你们知道吗?”
“其实人在十五岁之前是没法独立构建自我价值的,孩子的自尊是靠父母这面镜子照出来的。”
“但如果父母只会反射‘你不够好’‘你不够努力’‘你比不上别人’,孩子就会发展成低自尊,把所有来自外界的攻击都内化成‘果然我不配’的自我审判。”
“可以想见李若荀在被网络暴力的时候,大概率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自我攻击,最后演化成‘我不配活着’。”
“我知道肯定有人说他‘被骂几句就这样太矫情’,但暂且不说是不是单纯‘被骂几句’的程度,我只能说发出这样言论的人根本一点都不懂被长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的人的心理机制。”
“他的心理已经出问题了,他的自我价值一直被打压,所以他也没办法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这是很要命的。”
“最后再谈谈网络暴力吧,唉,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
“这种就是经典的‘去个体化’的现场,当所有人都加入这场骂人的狂欢的时候,人的道德约束就会断崖式下跌。”
“所谓的法不责众嘛。”
“他有问题,我骂他,我是正义的。但事实上真的正义吗?”
小王直视着镜头,似乎是在质问屏幕前千千万万的观众。
说完,他眼神向下,看了一眼屏幕下面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