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的人还是非常关心李若荀的事业。
看到他这行为简直比自己考试失利还要懊恼!
于是之前还挨夸的“室室”、收获不少好评的工作室,转眼间就成了众矢之的。
“@李若荀工作室 出来挨打!你们到底怎么规划的?免费发行这么大的事,有没有做过风险评估?!”
“工作室的专业性呢?看不到免费发行的风险吗?!做不好解散重组行不行?”
“工作室到底对艺人的前路有没有规划?”
“质问工作室!有没有尽到专业团队的责任?!别的艺人都在拼销量、冲榜单,你们倒好,直接躺平送人头?是觉得李若荀已经红到不需要数据了吗?”
宣传组的几个年轻员工对此颇感无奈,却也见怪不怪。
“来了来了,熟悉的环节它终于来了。”
“正常,哪个工作室没被骂过?”
旁边的同事耸耸肩,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熟练地处理着信息流。
混迹娱乐圈久了,他们深谙此道。
工作室,很多时候就是用来给艺人“背锅”的。
粉丝的心态也各不相同。
一部分人是真心实意地认为,艺人总是被公司或工作室裹挟,无法自主。
另一部分人,则可能隐约猜到这或许是李若荀本人的意愿。
但她们不赞同这个决策。
作为粉丝,直接去“冲”自家偶像,终究是下不去手。
于是,火力便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工作室身上。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反对意见能够被看见和重视。
所以,李若荀看见了。
他找到唐萱,抿了抿嘴,指了指手机上的几条评论。
唐萱凑过来看了一眼,随即摆摆手,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谈论天气。
“啊,这个啊,没事啦,不用管。”
她笑了笑,带着一种作为追星人这我见得多了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