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心理创伤,即便在临床上达到了“治愈”标准,也可能会对患者的性格底层逻辑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些人可能会变得极度敏感脆弱,有些人则可能发展出一种强迫性的补偿心理,试图通过极致的努力和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掩盖内心的不安。

李若荀,会是后者吗?

他是不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对抗曾经的黑暗,来抓住眼前的光芒,哪怕这种抓住的方式是以透支自己为代价?

“我知道了。”

黄菀深吸一口气,对着电话那头的两人说道,“这件事,我会处理。你们最近多留意他的饮食和休息,尽量让他放松一些。”

黄菀不由得看向窗外。

京市今天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

娱乐圈这个名利场,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压力。

李若荀内心所承受的,或许远比她们想象的要多。

……

李若荀的心理医生名叫张立心。

她是个很有知性美,说话也十分轻柔的女医生,四十岁的模样。

此刻,咖啡店靠窗的角落里,四位女性围坐在一张深色木纹小圆桌旁,桌面上各自放着不同款式的咖啡或茶饮。

袅袅的热气早已散尽,显然她们已经谈论了一段时间。

张立心端起面前那杯已经有些温凉的拿铁,指尖轻轻摩挲着杯壁,轻轻叹了口气:

“各位,我理解你们的担忧。”

“但是,关于小荀的情况,或许……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为‘病症’。”

“所以,也极难修正。”

她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

“更准确地说,这更像是他从小到大的经历所塑造出来的一种性格模式,一种应对世界的方式。”

“性格模式?”

陈思月疑惑。

她放下手中的咖啡杯,双手十指交叉,轻轻放在桌面上,姿态从容而专业: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