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像一把锋利的刀,直直地捅进了直播间里每一个人的心里。
是啊,为什么。
李若荀没有回答那个男孩的问题。
因为那些问题的答案,他自己也从未找到过。
或许,有些问题本就是无解的。
它们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被解答,而是为了被感受和分担。
所以,他放弃了语言。
他只是轻轻地唱了起来,用超越语言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没有伴奏,没有华丽的技巧,只有清唱。
他的声音不高,甚至和日常上舞台时的状态比起来稳定性差了太多,带着一丝颤抖和沙哑,像是在竭力压抑着什么。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那歌声穿透了天台凛冽的夜风,像一只温柔的手,抚上了那个濒临破碎的灵魂。
直播间的弹幕在那一刻停滞了,喧嚣和指责瞬间被抽空,只剩下这首悲伤又温柔的歌在回荡。
仿佛穿透了一切绝望。
歌声里没有说教,没有劝慰,它只是浓墨重彩地告诉你,我也曾站在你所在的地方,凝视着同一片深渊。
它细数着码头海鸥的鸣叫,生日的杏花……
明明每一句无一不是对生活美好的细腻描摹,对生的向往。
可正是这些美好,更反衬出内心的荒芜,让那种无尽下坠的感觉更加真实而沉重。
多么绝望的呐喊啊。
但这绝不是屈服和沉沦。
像是有一种让人沉入深渊的气场,瞬间将所有人裹挟。
看过《海底》、《后会无期》那些舞台的观众,心脏不受控制地咯噔一下,一种熟悉的令人窒息的悲伤感涌了上来。
然而一切并未以这样的绝望作结。
在最深的黑暗之后,是温柔到不可思议的温馨和治愈
宛如最浓重的乌云被一道光撕开,温暖的金色阳光终于洒落下来。
在经历了绝望之后,歌声里的人却还想要去安慰别人,那样的坚韧本身就是一种救赎。
“能有你这样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