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我们小荀啊!
如果不是周围全是公司的员工,林斯特几乎想要大声喝彩。
吴泰身体绷紧,后背紧紧贴着座椅。
他比普通观众看到的,要多得多!
如果说电影里展现的,是国画天才林守山的神异,那么在他这位资深影评人眼中,这一整段镜头,无疑是导演天才耿星汉在向整个电影界,展现他的神异!
或许观众不明白一段不长的镜头为何如此吸引人,但他知道。
这是何等鬼斧神工的镜头语言啊!
吴泰用大脑疯狂解构着他看到的一切。
首先是视角!
大量的林守山的主观视角被运用到了极致。
画面不再是旁观,而是成为了林守山的眼睛。
镜头掠过岩石上被岁月侵蚀出的纹理,扫过崖边草叶上凝结的露珠,追逐着水洼中被风吹皱的涟漪……
这些细节不再是风景,而是被吸收进创作者体内的养分。
还有那些被极致放大的瞬间!
耿星汉毫不吝啬地使用了升格镜头,赋予画面一种神圣的仪式感。
宏观与微观的交替切换,更是将这种震撼推向了极致。
上一秒,还是航拍的极宏大远景,能看到渺小的林守山,在真正的山水中,如同一个微不足道的黑点。
下一秒,镜头就切到了极细微的特写,少年漆黑的瞳孔中,倒映着一整个正在诞生的画中山水。
吴泰几乎要为之拍案叫绝。
艺术!
这才是真正的电影艺术!
更让吴泰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耿星汉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
当少年狂放作画时,风吹动他的衣襟和头发,仿佛在为他助力。
林中的飞鸟落在一旁静静观看,水中的游鱼竟然停止了游动。
在耿星汉的镜头下,自然不再是冰冷的背景板,而是有生命的。
天地,仿佛都为他的才情而动容。
但这一切华丽到极致的炫技,都需要一个绝对稳固的核心来支撑。
否则就是导演的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