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只说一事。”

徐光启的声音不大,却让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瑞王殿下寻得神物二种,一曰土豆,亩产可达三千斤。二曰红薯,亩产可近四千斤。”

“此二物,不择地力,耐旱耐寒。若能推行天下,我泰昌,将再无饿殍!”

说完,他深深一揖。

轰!

整个会场,彻底炸了!

台下的百姓代表们,激动得满脸通红,有些人甚至当场跪下,朝着朱平安的方向不住叩首。士绅商贾们,则在震惊过后,眼中放出精光,他们看到了背后无尽的商机与功绩。

“瑞王殿下圣明!”

“天佑泰昌!天佑陛下!”

欢呼声如山呼海啸,一浪高过一浪。贺志明和他的考察团,就像是怒海中的一叶扁舟,被这股由民意汇成的巨浪,拍打得晕头转向。

他们听见,百姓们不仅在赞颂瑞王,也在高呼“朝廷英明”、“陛下圣明”。

可这“英明”,却像一根根尖刺,扎得他坐立不安。

就在此时,朱平安站了起来。

他缓步走到台前,双手虚按,喧闹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

他先是对着京城的方向,深深一躬。

“平安所为,皆是秉承父皇‘以民为本’之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句场面话,将功劳先分给了皇帝一半。

随即,他转向贺志明,脸上是无比诚恳的笑容。

“景云新政,草创而已,诸多疏漏,在所难免。今日将此粗陋之绩公之于众,便是想请贺大人这样的国之栋梁,为我们指点迷津。”

贺志明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他知道,正戏来了。

“父皇高瞻远瞩,派贺大人前来,正是雪中送炭。景云虽小,但新政之事,关乎万民。平安年轻识浅,恐难堪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