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火器秘密,泄露危机

陈墨的指尖划过工坊送来的火枪维护日志,纸页边缘微卷,墨迹整齐。他翻到第三页,目光停在“硝垢沉积量”一栏。数据列得规整,每百发清理一次,沉积速率稳定在每发零点六钱。他没抬头,只将日志往案上轻放,顺手取过温湿度记录簿。

昨夜演武场试射了三十六支新枪,炮膛温度最高达三百七十二度,风速偏南二成,湿度六分。按热胀系数推算,枪管内壁硝酸盐析出速率应上浮零点一五钱。可日志里仍记为零点六。

他抽出算纸,笔尖落下,列式推演。三遍验算,结果一致。有人改了原始记录。

陈墨合上簿册,唤人取来七日内所有经手工匠的工牌登记。楚红袖半个时辰后送来一份名单,共二十三人,轮值、进出时间、领料批次皆有备案。他逐行扫过,在“赵铁锤”三字上顿住——此人负责枪管淬火与校直,连续三日申时领硝石,但耗量低于均值百分之十二。

“查他最近行踪。”陈墨将名单推回,“千机阁夜巡路线里,有没有异常穿行?”

楚红袖点头记下,刚要退下,门外脚步声急促。柳如烟立在门槛外,手中竹筒未开封,封口火漆已裂。

“北境来的。”她递上竹筒,“慕容雪加急传信,雕羽沾了血。”

陈墨撬开竹筒,抽出一张拓片。纸上是简制火器模型的轮廓线,枪机结构、扳簧角度、导气孔位置,皆与他半月前与慕容雪在沙盘推演时提出的“模块化快拆枪管”设计吻合。那套构想尚未写入讲义正文,仅口述于密议。

他指尖抚过拓片边缘,一处刻痕引起注意——在枪托连接榫口内侧,有个极小的“李”字暗记,形如商号烙印。

“李氏盐仓用的货印。”柳如烟低声道,“我见过三次,在走私铁锭的木箱底。”

陈墨将拓片翻转,背面有慕容雪亲笔标注:“模型藏于细作鞋底,结构与昨夜讲义草稿三处一致。已扣人,未供。”

讲义草稿……陈墨闭了闭眼。那晚他口述,慕容雪执笔,末了她带回演武场小屋誊抄。全程无第三人在场。可若草稿已被复制,说明泄密点在工坊与讲义传递之间。

“赵铁锤的女儿呢?”他忽然问。

柳如烟翻开《风月录》夹页,一行小字浮现:“赵氏女,名绣娥,十七岁,三日前入李府绣坊,月俸三两六钱,含‘夜工双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