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总,星科电子是个完美的壳。“刘建明将一份文件推过桌面,“净资产为正,无重大诉讼,股东结构简单。最关键的是......“

他压低声音:“证监会那边,我们已经打点好了。“

颜旭翻开文件,看到星科电子近三年的财报时不禁皱眉:“这家公司主营业务几乎停摆,账上却趴着两亿现金?“

“这都是细节。“刘建明笑着摆摆手,“重要的是,借壳成功后,你们马上可以从资本市场融资二十亿。想想看,二十亿!足够'琉璃计划'流片十次了。“

窗外,一辆救护车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像极了警示的哨音。

回到仓库,颜旭连夜研究借壳上市的案例。

当他打开“德隆系“的资料时,手指不由自主地收紧。唐万新通过控制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构建的资本大厦,最终崩塌时引发的连锁反应,让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至今心有余悸。

“看这里。“周教授指着德隆系的运作模式,“他们也是从借壳开始,通过资本运作不断放大杠杆,最后......“

老人没有说完,但颜旭明白他的意思。墙上的时钟指向凌晨三点,桌上散落着数十份借壳失败的案例——财务造假、关联交易、资金占用,每一个雷区都足以让企业万劫不复。

“但我们没有选择。“李芸红着眼睛说,“供应商已经开始催款,再不解决资金问题......“

这时,颜旭的手机收到刘建明发来的新消息:“颜总,通天的杨志远今天约见了星科的大股东。时间不等人啊。“

第二天,颜旭带着团队实地考察星科电子。

位于河北的工厂早已停产,生锈的设备上落满灰尘,只有财务室里还在运转。会计主管拿出厚厚的账本,眼神闪烁不定。

“这些都是经过审计的。“主管信誓旦旦地说。

但细心的李芸在查看银行流水时发现异常:“为什么每个月都有一笔固定资金往来,对方是家注册在维京群岛的公司?“

主管的额头渗出细汗:“那是......海外业务结算。“

回程的车上,一直沉默的司机突然开口:“颜总,我在星科开了十年车。他们老板去年就跑到国外去了,现在管事的是他小舅子,嗜赌如命。“颜旭的心猛地一沉。

深夜的仓库里,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

张猛激动地说:“这是唯一的机会!有了二十亿,我们什么做不成?“

“但代价呢?“周教授反问,“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赌徒?“

李思远调出星科电子的股权结构图:“看这个,第一大股东质押了几乎全部股权。一旦股价下跌......“

就在这时,刘建明不请自来。他拎着两瓶茅台走进仓库,笑容满面:“颜总,好消息!通天的杨志远已经出到十五亿收购星科,但我还是优先考虑你们。“

他环顾简陋的仓库,语气带着怜悯:“难道你们想一辈子待在这种地方搞研发吗?“

颜旭的目光扫过工作台上正在测试的“琉璃“样片,那些精密的电路在灯光下闪着微光。他突然问:“刘总,你知道流片失败的概率有多大吗?“

刘建明一愣:“这重要吗?资本市场要的是故事,不是技术。“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颜旭。他想起创业初期,在车库实验室里通宵调试设备的日子。那时他们一无所有,但每个技术突破带来的喜悦,是任何资本游戏都无法替代的。

送走刘建明后,颜旭独自登上仓库天台。远处,通天的摩天大楼像一柄利剑直插夜空。脚下这个破旧的仓库,却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手机响起,是西山煤矿老王打来的:“颜总,你们那个模块真好使!井下的兄弟都说,终于用上靠谱的国产货了!“

听着老王朴实的声音,颜旭突然笑了。他回到办公室,给刘建明发了条短信:“谢谢,我们走自己的路。“

放下手机,他拿起那架紫檀木算盘。算珠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脆,像是在为他们的选择喝彩。有些捷径看似好走,却通往悬崖。而他们选择的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每一步都踏在实处。

晨光微露时,颜旭在白板上写下新的计划:“琉璃计划,自主融资。“既然借壳是饮鸩止渴,那就用最笨的方法,走最远的路。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116层的会议室里,落地窗外是香港新界的远山。颜旭坐在长桌一端,面前摊开的协议厚得像一本百科全书。空调冷气开得很足,他却感觉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