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一枚关键的棋子

###第87章

夜色如墨,将青石镇浸泡在一片沉寂之中。

镇政府办公楼里,只有陈默的办公室还亮着一盏孤灯。

他站在房间中央,脚下是铺满整个地面的复印纸,像一片由罪证构成的白色海洋。那股发现吴满囤致命破绽时的兴奋感已经褪去,取而代?pad?之的是一种猎人锁定猎物后的冰冷与专注。

他找到了线头,但整张网还牢牢地罩在吴满囤身上。那些零星的、书写习惯相同的数字,可以作为怀疑的起点,却不足以构成一击致命的铁证。在法庭上,对方的律师可以轻易地用“巧合”、“书写误差”来搪塞。

他需要更多,多到足以形成压倒性的、无法辩驳的证据链。

他必须让吴满囤,亲手、大量地写下更多带有他个人印记的数字。

可怎么让他写?

直接让他重新填写账本,无异于打草惊蛇。吴满囤这只老狐狸,嗅觉灵敏得很,任何不合常理的要求都会让他立刻警觉,甚至销毁证据。

必须有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甚至乐于去做的理由。

陈默的目光,落回到办公桌上。刘镇长白天那番“注意方式方法”的告诫,此刻反而点亮了他的思路。

用规则来打破规则。用官场上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挖最深的坑。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

第二天一早,陈默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刘镇长的办公室。

“镇长,关于精准扶贫档案的工作,我有个新想法。”

刘镇长正端着泡了枸杞的保温杯,闻言眼皮抬了抬,示意他继续。

“我昨天看了民政所的原始档案,发现一个问题。”陈默的语气严肃而认真,“咱们的档案太简陋了,只有姓名和发放金额,缺乏动态管理的依据。比如,这位优抚对象家里几口人,有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健康状况如何,这些都关系到我们扶贫的精准度。万一人家条件好了,我们还按老标准发,那是财政资金的浪费。万一人家出了新困难,我们不知道,那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这番话,句句在理,全是站在“公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刘镇长捏着保温杯的手指紧了紧。他隐约觉得陈默在下一盘大棋,但他看不透棋路,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所以,”陈默顺势递上一份他连夜赶出来的表格,“我设计了一份《青石镇优抚及困难家庭情况动态追踪表》。内容比以前详细得多,需要把每个家庭近三年的情况都重新梳理、填写、归档。这事做好了,不仅是咱们镇扶贫工作的亮点,年底向上级汇报,那也是拿得出手的政绩。”

“政绩”两个字,像小钩子一样,轻轻挠了一下刘镇长的痒处。

他接过表格,粗略地扫了一眼。表格设计得极为专业,密密麻麻全是条目:家庭成员构成、劳动力状况、年收入估算、大额医疗支出……以及最关键的一栏:“近36个月抚恤金及各类补贴实发金额明细”。

刘镇长是官场老手,他立刻意识到,要填满这张表,工作量巨大,而且势必会把民政所翻个底朝天。

他看向陈默,想从那张年轻的脸上看出些什么。可那张脸平静如水,只有公事公办的坦然。

“工作量不小啊。”刘镇长把表格放在桌上。

“是不小。”陈默坦然承认,“所以这事,还得民政所的同志们辛苦一下。他们最了解情况,由他们来填写,最准确也最权威。我这边负责指导和最终的审核归档。”

他把皮球又踢了回去,自己只当“裁判”,把“运动员”的角色留给了吴满囤。

刘镇长沉默了。他感觉自己像被架在火上烤。同意,就等于放任陈默去捅吴满囤这个马蜂窝;不同意,就是他刘建业格局小,没担当,甚至阻碍扶贫工作。

最终,他拿起桌上的红头电话,拨通了吴满囤的号码。

“满囤,你来一下。对,带上你的得力干将,陈科长这边有个重要的工作要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