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人情投资,从团结被常胜利打压的副手们开始

“陈书记,这些都是陈年旧账,历史遗留问题多,确实……不好处理。”他的回答滴水不漏,充满了官场老油条的生存智慧。

“是不好处理。”陈默点点头,将手里的卷宗扔回小推车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动,“我随便翻了翻,看到关于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拖欠那几百个建筑工人工资的信访记录,摞起来有这么高。”

他用手比划了一下。

“这事,现在是你分管,你怎么看?”

赵海东的眼皮跳了一下,心里咯噔一声。

果然来了。这是开发区最难啃的骨头,没有之一。工人们天天堵门,情绪激动,随时可能闹出大事。常胜利把这烫手山芋扔给他,就是让他去当肉盾的。

他抬起头,脸上挤出一个苦涩的笑容:“书记,我能怎么看?我只能坐着看。管委会的账上一分钱流动资金都没有,银行那边催债的电话都快把我们办公室的线打爆了。常主任的意思是……先拖着,安抚为主,拖到他们闹不动了为止。”

他把常胜利搬了出来,意思很明确,这不是我的主意,是领导的决定,我只是个执行者。

陈默没有接这个话茬,他拉过一张椅子,在赵海东对面坐下,两人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

“我看了你的履历。”陈默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来开发区之前,你在市建委是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凤凰市跨江大桥的引桥设计,还有咱们市中心那个得了鲁班奖的体育馆,你都是核心设计团队的成员。”

赵海东猛地一震,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闪过了一丝光亮。他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陈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事,已经过去快十年了。自从他因为顶撞领导被发配到开发区,又被常胜利一步步边缘化之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过他曾经的专业和荣耀。人们只知道他是那个天天处理鸡毛蒜皮、被上访群众戳着脊梁骨骂的倒霉蛋赵主任。

“那……那都是老黄历了。”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

“在我这里,老黄历也能唱新戏。”陈默的目光,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赵海东层层包裹的麻木外壳,直抵他内心最深处那点尚未完全死去的火种。

“赵主任,我今天找你,不是想听你怎么维稳,怎么拖延。我想问你,作为一个工程师,你怎么看那些烂尾楼?”

工程师。

这三个字,像一道闪电,劈中了赵海东。

他沉默了。长久的沉默。

办公室里只剩下窗外微弱的风声。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专业本能:“国际会展中心,设计理念超前,但结构过于复杂,施工难度和成本都超出了我们本地施工单位的能力范围,从一开始,就不该上马。”

“软件信息港,规划得很好,但位置太偏,周边没有任何生活配套设施,别说吸引高端人才,连个卖早点的都没有,企业怎么可能来?”

“还有那个音乐喷泉,用的是德国进口的变频水泵,一套系统就要上千万,光是日常维护,就需要专门的工程师团队。把它建在这里,就是拿法拉利的发动机去耕地,纯粹是胡闹!”

他越说越激动,原本佝偻的背,不知不觉挺直了,脸上那股疲惫麻木的神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专业人士的痛心疾首。

这是他五年来,第一次,有机会说这些话。

陈默安静地听着,直到他说完,才缓缓开口:“说得好。”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从一摞文件中,抽出了一份单独的图纸和报告。那是他下午让刘思远专门找出来的,一个相对独立、体量不大,但同样停工了三年的项目——开发区职工子弟学校的扩建工程。

“常主任他们擅长算政治账,算经济账。但开发区要重新站起来,靠的不是这些。”陈默将那份文件,放在赵海东面前的茶几上。

“我需要一个会算工程账,会算良心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