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量刚刚好。一个常务副镇长,不大不小,处理他,既能震动全县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又不会波及到县里的核心权力层,引发不可控的动荡。
性质足够恶劣。扶贫,是天大的民生工程,是当前的头号政治任务。在扶贫数据上动手脚,欺上瞒下,骗取政绩,这是撞在了最硬的枪口上,谁也保不住他。
证据链清晰可见。那份0.1%的报告,就是钱大勇亲手递过来的刀。只要派人去青龙镇的村里,随便走一走,看一看,谎言就会像阳光下的泡沫,瞬间破灭。
最妙的是,还有一封来自“人民群众”的“表扬信”。这封信,将成为整件事最完美的引信。它让纪委的介入,显得顺理成章,是应群众的呼声,查干部的问题,而不是凭空找茬。
天时,地利,人和。
所有要素,都完美地凑齐了。
魏正阳甚至能想象出整件事的脉络:纪委根据“群众来信”反映的“先进事迹”,本着“不放过一个好干部”的原则,前去核实调查。结果,在调查中“意外”发现,这位“扶贫之神”的事迹,存在亿点点水分。于是,顺藤摸瓜,一个惊天的数据造假案浮出水面。
整个过程,合情合理,程序正当,无懈可击。
小主,
魏正阳的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这抹笑容里,没有温度,只有一种猎人锁定猎物时的专注和冷酷。
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老张,是我,魏正阳。”
电话那头,是县扶贫办主任张建国,一个谨小慎微,快要退休的老同志。
“哎哟,魏书记!您好您好!有什么指示?”张建国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显而易见的紧张。纪委书记亲自来电,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指示谈不上,就是想跟你了解个情况。”魏正阳的语气很平和,像是在拉家常,“我听说,你们扶贫办最近的工作卓有成效啊,尤其是在青龙镇,出了个大典型嘛!”
“啊?典型?”张建国愣了一下,脑子里飞快地搜索着,“您是说……青龙镇?”
“对啊,”魏正阳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赞许”,“我看到他们报上来的数据了,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1%,了不起啊!这个成绩,在全县,不,在全市都是独一份吧?钱大勇同志,是个人才啊!”
电话那头的张建国,额头上的冷汗“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0.1%?钱大勇?
他当然知道这个数据。当初钱大勇把报告交上来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对劲,还旁敲侧击地问了两句。结果钱大勇拍着胸脯,说数据绝对经得起任何检验,他还急着靠这份政绩往上走,让张建国行个方便。张建国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报告收了上来。
他以为这事就这么糊弄过去了,谁能想到,竟然惊动了纪委的“活阎王”!而且,魏书记这语气……是真表扬还是反话?张建国心里七上八下,一个字都不敢乱说。
“呃……魏书记,青龙镇的工作,确实……确实是比较扎实……”他含糊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