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信寄出去的第三天,青龙镇风平浪静。
太阳照常升起,将镇政府大院里那几棵老樟树的影子,懒洋洋地投在水泥地面上。空气中弥漫着早餐铺的包子香和淡淡的青草味,一切都和往常没什么两样。
但江澈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令人窒息的宁静。
他那封信,此刻应该已经躺在了县纪委书记魏正阳的办公桌上。那不是一封信,那是一颗定时炸弹,读秒的声音,只有江澈自己听得见。
他坐在党政办的角落里,手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枸杞茶,面前摊开一份昨天的《安南日报》,眼神却透过报纸的缝隙,观察着办公室里外的人间百态。
自从那晚之后,他整个人都进入了一种奇妙的“上帝视角”状态。他看着同事们为了那些虚假的扶贫数据焦头烂额,为了应付检查而通宵达旦地编造材料,心中竟生不出一丝波澜,反而有种看戏的抽离感。
上午九点多,一阵熟悉的喧哗声从院子里传来,打破了办公室的沉闷。
江澈抬眼望去,只见分管扶贫的副镇长钱大勇,正被一群人簇拥着,从镇政府大楼里走了出来。
今天的钱副镇长,显得格外精神。他那本就稀疏的头发,被发胶抹得油光锃亮,在阳光下反射着自信的光芒。他挺着微凸的啤酒肚,身穿一件崭新的深蓝色夹克,走起路来,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了几分,仿佛脚下踩的不是水泥地,而是通往县领导岗位的红地毯。
“钱镇长,您这思路,真是高瞻远瞩啊!”农业站的站长跟在旁边,满脸堆笑,语气谄媚得恰到好处,“把咱们镇的扶贫工作,一下子就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是啊是啊,”另一个股所的负责人连忙附和,“我听说县扶贫办的张主任,昨天打电话过来,对咱们镇的工作可是赞不绝口!点名表扬了钱镇长您呢!”
钱大勇很是受用,他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副谦虚却又难掩得意的表情:“哎,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嘛。我个人,只是提了点不成熟的小建议。主要还是靠同志们执行力强,能把工作落到实处。”
他嘴上说着谦虚的话,眼睛里的光彩却几乎要溢出来。他太需要这份政绩了。在副镇长的位子上蹉跎了近十年,眼看着一批批比他年轻的干部都走到了他前面,他心里的焦虑与不甘,像野草一样疯长。这次扶贫工作,就是他赌上一切的最后一搏。
现在看来,他赌对了。
那份0.1%的“奇迹”报告交上去后,县里果然有了反应。虽然还没有正式的文件下来,但各种小道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都说县里准备把青龙镇树为典型,他钱大勇很快就要被提拔重用了。
在权力的刺激下,钱大勇感觉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看谁都像是自己的下属,看什么都觉得顺眼。
除了一个人。
他的目光扫过党政办的窗户,恰好落在了角落里那个捧着报纸、喝着茶的年轻人身上。
江澈。
对于这个新来的大学生,钱大勇的印象并不好。在他看来,这些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年轻人,一个个眼高于顶,嘴上都是些大道理,真让他们下到村里去干点实事,比谁都跑得快。他们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只会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