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工作组组长的震惊:这方案谁写的?

孙大海和后面几位局长吓得脸都白了,大气都不敢喘。

“不是的!张书记,您误会了!”李卫国急了,连忙上前一步,将手里的草案像献宝一样递了过去,“张书记,您看这个!这是我们江澈同志,熬了一个通宵,一个人写出来的解决方案!”

“一个人?一个通宵?”张峰冷笑一声,根本没接那份文件,“李镇长,现在不是讲故事的时候。这么大的烂摊子,一个人一个晚上就能解决?你当我是三岁小孩,还是觉得我是个可以随便糊弄的昏官?”

他见过的“大笔杆子”多了去了,写材料的快手也不少。但这种涉及几百号工人、数千万资产、横跨数个部门的复杂问题,别说一个晚上,给一个团队一个月,都未必能拿出一个像样的草稿。

“张书记,我李卫国用我的党性担保,这方案,您看了就知道了!”李卫国急得脸都红了,他知道,任何解释在此刻都是苍白的,只有这份方案本身,才有说服力。

张峰看着李卫国那副“你要不看我就跟你急”的模样,眼神里的怀疑稍减,但依旧带着审视。他沉着脸,终于从李卫国手里接过了那沓厚厚的稿纸。

他倒要看看,一个乡镇干部,能写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玩意儿来。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封面上那行大字时,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丝细微的动容。

“系统性解决方案……”他低声念了一遍,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官场中人,对措辞的敏感度极高。“系统性”这三个字,不是随便能用的,它代表着全面、深入、逻辑自洽,非大才不能为。

他翻开了第一页。

只看了不到一分钟,张峰的眉头就舒展开了。

又看了两分钟,他脸上的冷峻和不耐烦消失了,取而代 F之的是一种专注和投入。

当他看到人员安置的“菜单式选择”时,他的手指下意识地在纸页边缘轻轻敲击起来,这是他深度思考时才会有的习惯性动作。

而当那石破天惊的“债转股”方案映入眼帘时,张峰的手指,猛地停住了。

他像一尊雕塑一样,僵在那里,足足有半分钟没有动弹。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这位县委副书记脸上的表情变化。

孙大海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张峰动了。他抬起头,眼神里不再是锐利和审视,而是一种混杂着震惊、难以置信和如获至宝的复杂光芒。

他没有去看李卫国,也没有去看孙大海,他的目光,径直越过众人,落在了那个依然在椅子上睡得人事不省的年轻人身上。

“这方案……”张峰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清了清嗓子,试图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稳一些,但那微微颤抖的尾音,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举起手里的稿纸,像是举着一道圣旨,目光灼灼地盯着孙大海和李卫-国,一字一顿地问道:

“……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