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桥双景”方案诞生,震惊了县设计院!

小会议室里,气氛压抑而又亢奋。

几位部门负责人都被孙大海的雷霆之怒吓得噤若寒寒。他们都以为今天要开的是一个追责大会。

孙大海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发火,他把一张巨大的规划图铺在桌上,用一支红色的记号笔,在古桥旁边,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思路,要彻底转变!”孙大海的声音掷地有声,“以前,我们考虑的是‘拆’还是‘保’。现在,我告诉你们,我们要‘都要’!”

“都要?”规划办主任愣住了。

“对!都要!”孙大海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新桥,要修!而且要修得更宽、更现代、更气派!它代表我们青龙镇的未来!”

他顿了顿,又指着古桥的位置。

“老桥,更要留!不仅要留,还要花钱去修缮,去保护!它代表我们青龙镇的根!”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孙大海这番话给震住了。

这……这跟他们之前开会讨论的,完全是两个方向啊!

李卫国适时地站了出来,清了清嗓子,开始“传达”江澈的“核心思想”。

小主,

“同志们,孙书记的意思,就是要打造一个‘一桥双景,古今交辉’的全新人文景观!”李卫国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情,“大家想一想,若干年后,人们来到我们青龙镇,看到一座现代化的新桥上车水马龙,象征着我们的经济活力;旁边,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拱桥静静矗立,诉说着我们的历史底蕴。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这是何等高明的政治智慧?”

在两位主要领导的联合“洗脑”下,在座的干部们渐渐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眼神开始发亮。

对啊!

这么干,市领导的批示,完美解决了!

县里要的交通项目,不仅没黄,反而更有亮点了!

那个古研究员,也没话说了吧?我们不但不拆,还帮你修!

最关键的是,这件事要是做成了,那将是整个清溪县,乃至安阳市都独一份的标杆工程!

想通了这一层,所有人的干劲都被调动了起来。

“书记,镇长,这个想法太牛了!我马上安排人重新勘测!”

“我这就去联系施工队,让他们调整方案!”

“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的事,包在我身上!”

一场足以让青龙镇领导班子集体翻车的巨大危机,在江澈一句“随便说说”之后,神奇地转化成了一场全体动员、共创伟业的誓师大会。

当天深夜,一份凝聚了青龙镇领导班子集体智慧(和李卫国生花妙笔)的全新方案,被连夜传真到了县设计院。

……

清溪县建筑设计院。

总工程师刘建国,是一个年近六十,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专家。他一辈子都在跟图纸和数据打交道,性格严谨刻板,最看不惯的就是下面乡镇那些为了搞政绩而弄出来的“拍脑袋”工程。

“又是青龙镇?”刘总工看着传真机里吐出来的文件,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关于青龙镇要拆古桥修路的事,他早有耳闻,心里已经把青龙镇的领导骂了无数遍“败家子”。

“哼,肯定是市里批示下来,顶不住压力了,弄个不伦不类的方案来糊弄事。”他嘟囔着,不情不愿地拿起了那份方案。

方案的封面上,一行加粗的黑体字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