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言多必失,无意中透露的“大局观”!

负责记录的干部笔下一滞,抬头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这种精确到章节和附件的引用,可不是随便翻翻就能记住的。

江澈像是完全没注意到对方的反应,话锋一转,开始了自己真正的“表演”。

“不过……机遇背后,可能也有风险。”他皱了皱眉,露出一种“书呆子式”的担忧,“我之前整理档案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过一份县环保局在三年前下发给各乡镇的指导文件,编号是‘环发[2019]37号’。文件里提到了一个关于古镇景区‘环境承载力’的预警标准,里面有一个计算公式,根据公式,为保护古建筑群及其周边生态,日接待游客的峰值,不宜超过该镇常住人口的千分之八。”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心算,然后用一种不确定的语气说:“我们青龙镇的常住人口,根据去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是四万一千二百五十六人。这么算下来,我们每天的游客承载力极限,大概是三百三十人左右。而我前几天看到文旅站提交的初步方案,他们的目标是在黄金周期间,日均接待游客八百人……这两个数据之间,好像有点差距。”

说完,他立刻补充道:“当然,我可能记错了,也可能那个文件已经过时了,只是我个人看到这两个数字,觉得有点对不上。”

会议室里的空气,似乎在那一刻凝滞了。

陈副部长握着笔的手,停在了半空中。他脸上的温和表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他死死地盯着江澈,眼神锐利如刀。

他看到了什么?

一个年轻人,将一份县里的宏观旅游规划,和一份三年前几乎被人遗忘的环保局内部指导文件,精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旅游规划,是发改委和文旅局牵头的,讲的是发展和效益。环保文件,是环保局下发的,讲的是保护和限制。这两个东西,分属不同的部门,目标南辕北辙,在日常工作中,几乎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可现在,江澈把它们捏在了一起,用两个冰冷的数据,揭示出了一个致命的矛盾!一个足以让整个“一桥双景”项目在未来栽一个大跟头的深坑!

这哪里是“片面”?这分明是穿透了部门壁垒的全局视野!

江澈没有停,他必须继续“自污”,把“书呆子”的人设贯彻到底。

“除了旅游,我们镇的茶叶也是个机遇。农业局去年的市场分析报告,在第二十三页第四段提到,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叶,市场溢价普遍在百分之三十以上。”

“但是……”这个“但是”又来了,像一记精准的点射。

“去年年底,县国土资源勘测队出过一份土壤成分分析报告,是为我们镇规划新工业园区做的前期勘测,那份报告的附录里,有一张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图。我记得图上显示,靠近老造纸厂那一片,大概三百亩的茶园,土壤里的镉含量,比国家有机认证标准,好像……高了零点零三毫克每千克。这个区域,正好是我们镇茶叶产量最高的核心产区。”

轰!

如果说第一个例子只是让陈副部长震惊,那这第二个例子,就让他感到了真正的震撼。

农业局的市场报告,和国土局的土壤勘测报告!

一个关乎市场,一个关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