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了这一层,王建国只觉得后背一阵发麻。
这个年轻人,太可怕了。
他的眼光,早已越过了县委大秘这个职位本身,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丈量和筛选他未来要走的道路,以及要辅佐的人。
上午在会议上,当所有人都以为江澈要完蛋的时候,自己站出来为他“辩解”,那不仅仅是爱才心切,更是自己作为县委办主任,对江澈这个“考验”的回应。
我,王建国,看懂了你的用心。我欣赏的,是有风骨的人才,不是听话的奴才。
而今天下午,周书记的举动,则是给出了最终的答案。
他没有找江澈谈话,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解释,直接用行动,将江澈放在了那个最显眼、也最核心的位置上。
这是一种无声的宣告。
周书记,也看懂了。
而且,他用比自己更高明、更直接的方式,回应了江澈的考验。
王建国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
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周书记会对江澈如此青睐。因为他们是同一种人,他们的思维,在同一个频道上。这种默契,是高远、张涛那些人拍多少马屁、写多少锦绣文章都换不来的。
这场关于县委大秘的选拔,从一开始,就不在同一个维度上。
当别人还在第一层,想着如何表现自己、争抢功劳的时候,江澈,已经在第五层,开始考验起了出题人。
王建国从抽屉里,拿出了那份秘书岗位的考察推荐名单。
高远、张涛、赵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优点评价:文笔老道、踏实肯干、协调能力强……
他看着这些评价,只觉得索然无味。
这些优点,在江澈那鬼神莫测的布局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那么的……平庸。
王建国拿起一支红笔,没有丝毫犹豫,从上到下,在每一个名字上,都画了一道重重的横线。
然后,他翻到新的一页,在页面的最上方,郑重地写下了三个字。
江澈。
做完这一切,他靠在椅背上,心中却并没有尘埃落定的轻松。反而,一种新的、更强烈的期待感涌了上来。
既然你江澈在考验我们,那我们,自然也要看看,你这块璞玉,究竟能被打磨到何种地步。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综合科科长马文才的座机。
“文才同志吗?我是王建国。”
电话那头的马文才,声音激动得有些变形:“王主任您好!您有什么指示?”
王建国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下午周书记临时去市里开会,之前安排的,要给市委写一份关于我县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报告,时间很紧,后天就要。”
马文才的心一紧,这可是每年年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难度极大。
“主任您放心,我马上组织全科……”
“不用了。”王建国打断了他,“这份材料,你不要插手,让江澈同志,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