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视察圆满成功,副省长龙颜大悦!
周国华的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王皓的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那句“省委办公厅哪位领导”,既是极高的赞誉,也是一道尖锐的试探。
周国华闻言,却笑了。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紫砂壶,给王皓面前那只青瓷茶杯续上水。茶水注入,热气氤氲,模糊了王皓镜片后探究的目光。
“王秘书,你这话可真是折煞我们青阳县了。”周国华的声音带着几分自嘲,却听不出丝毫的慌乱,“我们这穷乡僻壤,哪能请得动省里的大菩萨。这方案,就是我们县委办自己的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熬了几个通宵,瞎琢磨出来的。年轻人嘛,想法多,不成熟,让你见笑了。”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轻描淡写地否认了“外援”的存在,又把功劳归于一个模糊的“年轻团队”,既体现了谦虚,又在无形中拔高了自己领导下的队伍水平。
王皓的心头却是猛地一震。
不是省里的高人?是本地的团队?还是几个年轻人?
他再次低头看向那份方案,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此刻在他眼中都变得分量不同。如果说之前他看到的是“专业”,那么现在,他看到的就是“恐怖”。
一个贫困县的年轻团队,能拿出超越省厅水平的方案。这背后代表的,是何等惊人的能力和潜力?
王皓端起茶杯,借着喝茶的动作掩饰自己内心的波澜。他意识到,自己从踏入这座县委大院开始,就一直戴着有色眼镜。他必须重新评估这个叫青阳的地方,以及眼前这位看似儒雅、实则深不可测的县委书记。
“周书记谦虚了。”王皓放下茶杯,语气已经从最初的礼貌疏离,转变为由衷的敬佩,“这份方案,不是见笑,是给我们上了一课。看来青阳县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周国华只是笑了笑,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一切尽在不言中。
……
接下来的一周,整个青阳县进入了一种奇妙的“战时状态”。
说它“战时”,是因为从县领导到普通科员,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围绕着即将到来的视察高速运转。说它“奇妙”,是因为这场“战争”打得异常安静,有条不紊,丝毫没有传统重大接待任务前那种鸡飞狗跳的混乱。
原因无他,只因几乎所有参与部门的负责人都拿到了一本厚厚的、属于自己领域的“圣经”——江澈版接待工作手册。
公安局长办公室里,局长不再对着地图焦头烂额,而是拿着手册,像个沙盘推演的将军,对着几十个路口的警力分布图,逐一确认:“三号路口,二号岗,手势要标准,注意手册第十七页的图示,是引导,不是拦截!”
宣传部长的办公桌上,所有待发的通稿都被打回重审,部长拿着一支红笔,对照着手册里的“禁用词汇与推荐词汇列表”,逐字逐句地修改:“什么叫‘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空话!改成‘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要体现过程,不是吹嘘结果!”
县宾馆的总统套房里,马文才正上演着让酒店经理怀疑人生的一幕。他拿着一把卷尺,半跪在地上,仔细测量着床头柜上水杯与电话机的距离。“手册上写了,十五厘米,现在是十六点五,差了一点五厘米!还有这个毛巾,你看这个折角,是钝角!手册上画的是标准的四十五度锐角!你们这服务细节,怎么落实的?”
酒店经理看着这位吹毛求疵的科长,再看看他手里那本比酒店管理规范还厚的册子,冷汗涔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青阳县的天,是要变了。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始作俑者江澈,却成了全县最清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