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马科长的“责任感”,这是江科长给我的考验!

“马科长,您跟江顾问共事时间最长,您最了解他。江顾问这次去省委办公厅,那可是坐了火箭啊!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我们这些在下面干活的,以后可都得仰仗您这位江顾问的老领导,多多提携啊。”李建军一边给马文才递烟,一边恰到好处地吹捧着。

马文才心里舒坦极了,嘴上连连摆手:“李主任言重了,我就是跟着江顾问学习,沾了光。江顾问这人,能力强,格局大,为人还谦虚,不争不抢,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必然的。”

他这番话,说得自己都快信了。

眼看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李建军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忧虑”和“为难”。

“马科长,说起来,我今天来,除了祝贺,其实还有个不情之请,或者说,是有一件工作上的难事,想向您这位老领导请教请教。”

“哦?”马文才端起茶杯,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您知道,江顾问马上就要走了。我们台里呢,就想着,能不能在他离开之前,做一期专题报道,回顾一下江顾问在青阳县工作期间,为老百姓办的那些实事,也算是为他送行,为他树碑立传。”李建军说得情真意切。

马文才点点头,这理由合情合理。

“本来一切都挺顺利的,可今天,我们在挖掘新闻线索的时候,碰上了一件棘手的事,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拿不准主意,生怕处理不好,反而给江顾问添了麻烦。”

李建军说着,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两盘录像带,放在了马文才的桌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马文才有些疑惑。

“马科长,您还记得一个叫‘云顶村’的地方吗?”李建军压低了声音。

马文才皱眉想了想,毫无印象。

李建军便把云顶村的情况,以及那座危桥和八年前那个未兑现的承诺,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他着重强调了那十几户留守老人,和那座随时可能断裂的索桥。

马文才听着,脸色渐渐凝重起来。这种陈年旧账,向来是官场上最碰不得的雷区,谁碰谁倒霉。

“我们记者今天,分别去了交通局和扶贫办……”李建军叹了口气,指了指那两盘录像带,“这是采访记录。马科长,您是县委办的领导,是周书记的笔杆子,您看看就明白了。这两个部门,皮球踢得那叫一个精彩啊。”

马文才的第一个念头是:这浑水,绝对不能蹚。

李建军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立刻补充道:“马科长,按理说,这种事,我们电视台自己消化了就行。可我心里不踏实啊!江顾问是什么人?他是把老百姓放在心尖上的人!他马上就要去省城了,要是让他知道,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还有这么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还有这么一个悬而未决的承诺,他心里能安生吗?”

“再说了,这件事,万一,我是说万一,在江顾问走后,被哪个不长眼的媒体捅了出去,到时候人家会怎么说?人家会说,青阳县的干部,人走茶凉!江顾问在的时候,大家抢着干活,江顾问一走,连最基本民生问题都无人问津。这不仅打了我们青阳县的脸,更是往江顾问的脸上抹黑啊!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李建军的这番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马文才所有的顾虑,并植入了一个全新的逻辑。

马文才拿着那两盘沉甸甸的录像带,手指微微发紧。

他脑子里嗡的一声。

是啊!李建军说得对!

这不是交通局和扶贫办的烂摊子,这是关系到江科长声誉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