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古玩迷局:赝品押注里的收藏梦

韩丽故意露出心动的神色,拉了拉季洁的胳膊:“姐,这……这要是真的,咱妈看病的钱就有了……”

“可要是鉴定错了呢?”季洁皱着眉,像是顾虑重重。

“我马半仙在这市场混了十年,还从没看错过一件东西!”他梗着脖子,语气斩钉截铁,但眼神却不自觉地瞟向里屋的门——李阳的“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早已穿透墙壁,显示里屋坐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电脑屏幕上正打开着“古董鉴定报告生成器”的软件。“那是马半仙的侄子,马涛,初中毕业,根本不懂鉴定,专门负责伪造鉴定报告。”李阳的声音在耳麦里响起,“系统抓取到他们的聊天记录,马半仙会提前告诉他‘这次按赝品出报告’或者‘按真迹出’,全看押注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杨震在市场角落的花坛边找到了那个输光结婚钱的小刘。小伙子蹲在地上,背靠着斑驳的墙壁,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鉴定报告,上面“现代仿品,价值不超过五百元”的字样刺眼夺目。他面前的地上,散落着几张被撕碎的字画照片——那就是他当初买的“张大千真迹”。

“我当时就觉得那画有点不对劲。”小刘红着眼圈,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墨色看着发僵,题字的笔锋也软趴趴的。可马半仙拿着放大镜,跟我说‘这是大千晚年的作品,风格变了’,还说‘玩收藏就得敢赌,富贵险中求’。我当时被说晕了头,想着赢了就能给女朋友买套大点的婚房,脑子一热就押了……结果呢?报告一出说是假的,我输得底朝天。”

他抹了把脸,指缝间渗出泪水:“女朋友跟我分了,说我不踏实;我爸妈知道了,气得住院了。我现在连家都不敢回,只能在市场打零工,想把钱挣回来,可哪那么容易……”

李阳的调查结果更令人震惊:马半仙所谓的“真迹”,大多来自城郊一个小作坊,老板是他的远房亲戚,专门生产高仿古玩,成本价最高不超过三百,却被马半仙配上“鉴定证书”,炒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谓的“权威鉴定机构”,根本就是个空壳公司,地址是马半仙租的民房,电话是他侄子的手机号;市场里还有五个固定“托儿”,每天在押注时假装“赢钱”,故意大声嚷嚷“马老师眼光真准”“我上次靠这个赚了两万”,引诱新人跟风押注。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赌博了,是有组织的诈骗。”郑一民看着李阳传来的证据链,眼神冷得像冰,“准备收网,别让更多人上当。”

收网行动选在马半仙“开赌”最热闹的下午。市场里的人摩肩接踵,马半仙的铺子前更是围得水泄不通。他正举着放大镜,对着一幅山水画唾沫横飞地“鉴定”:“你们看这题跋,笔法浮躁,墨色不均,明显是仿的!王老板,你押了这幅画是真迹,那可就输了——按规矩,这画归我了!”

被点名的王老板脸色煞白,双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不可能!这是我托朋友从国外买回来的,花了三十万!”

“呵,三十万买个仿品,你这朋友可真‘够意思’。”马半仙冷笑一声,正要让人把画收起来,铺子的门突然被推开。

“马德才,别装了。”郑一民带着队员们走了进来,手里举着从角落纸箱上揭下来的“仿品批发”标签,“这些‘古董’是从哪来的,你心里比谁都清楚。”

杨震和丁箭迅速控制住马半仙和他的侄子,李阳则打开里屋的电脑,屏幕上还没关闭的“鉴定报告生成器”赫然在目。藏家们瞬间炸开了锅,刚才押花瓶的男人冲上来,一把夺过自己的青花瓷瓶:“我就说你鉴定得不对劲!我这瓶明明是我爸从老宅挖出来的,怎么就成赝品了?你根本就是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