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五家族

常言说的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此后,他们果然顺风顺水,一路上除了水路上的险滩湍急弄险,人祸一次都没出现,他们就到了凤州码头。

到了凤州码头,陶平没急着出船。

他多方托人打听,发现没出活的凤州码头船工们,竟没有一人听说过峡帮的船出事,也没听说船务转运司巡检队在调查什么事。

各种信息反馈,都显示,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两纲二十条运铜大货船沉江了,一场天大祸事,竟像是没发生过一样。

陶平不管了。

凤州到襄阳这一段水路,他是跑习惯的。

那里有危险,他心里一本账。

出了凤州码头,就是明月峡,饿鬼滩,折尾子,小黑石、石板峡、龙宝滩,鱼洞子等十九处险滩险地,沉船的事经常发生。

凤州到襄阳这一段黄金水道,水流湍急,滟滪堆和暗礁防不胜防,稍不留心,就会撞了上去。

陶平从小跑船,每次经过都绘制水路地图,经过不断修正,已经非常准确。

他把地图交给每条船一份。

只要避开危险之处,水流急,也有好处,可以借力。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到了襄阳码头,一靠岸便得知停泊费和税赋早有人交过,陶平只要验了接货人信物,就诸事不管,卸货散货出货自有人张罗,上千人大场面,他就没见过这么利索的,一个时辰不到,十船货就消散得干干净净。

怪不得女主人给他一百条船。

照这个架势,就是一千条船的货,运过来估计也一样。

那些货,陶平曾偷偷看过,全都是药材,香料,陶瓷,丝绸,名贵的紧,在蜀中,一船货,最多值一千两银子。

到了襄阳能翻十倍,一纲十条船的货,就值十万两银子。

可陶平看到,卸货散货时全都被不同马帮车行接走,马帮的旗号南来北往各种各样都有,货竟是直接被从船上运走,而不是拉到襄阳城里囤货再卖。

这些货要是能运到北方的西都和东都,价值保守都能翻百倍不止,就是继续向东运到金陵和扬州,也能值这个价。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这是十船,要是一百条船,那还了得。

他确实有一百条船,只开出来了十条。

不由得一阵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