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南明北伐路线与目标

同一时间,公元1649年,南明隆武四年,二月初十,

南明西路、中路、东路,三路北伐大军之东路大军,也正式开始了出兵大举北伐!

南明三路北伐大军,具体安排如下,

东路北伐大军的军事行动,由东部战区主帅张名振负责,副帅牟国栋、姚启圣,东海水师提督施琅,三人配合,

东部战区,以东海水师提督施琅所部三万水师大军为主力,

牟国栋麾下三万大军,姚启圣麾下三万,两部六万大军全力配合,

东路北伐大军,共九万,分为三路,

一路为,施琅率领3万东海水师,沿京杭大运河北上,

重点是进攻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沿线的盐城、扬州、泰州、淮安,四城!

一路为,牟国栋率领的3万战力强悍的勇卫营大军,

从和州出兵,进攻对面的滁州、凤阳两城!

一路为,姚启圣率领的3万勇卫营大军,

从庐州出兵,进攻对面的合肥、寿州两城!

东路九万北伐大军的最终目标是,

攻占淮河中下游一线的军事重镇——寿州、凤阳、淮安,三城,

进而施琅的三万东海水师,彻底控制封锁淮河,占领淮河以南之地!

南明东部北伐之水路九万雄师,

对阵者乃满清新任征南大将军谭泰,及其麾下之大将索尼与准塔,此三人统率以机动防御为要之三万八旗铁骑!

九万水路大军,PK,三万八旗骑兵,且还是在水网密布、不利于骑马冲锋的淮河以南之地,

此刻就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双方正式大战之后,

南明东部九万北伐大军,基本就是完胜,

毕竟大清此刻兵力不足,已经基本放弃了淮南之地,

虽然寿州、凤阳、淮安三地,此刻有满清军队驻防,

但每地守军人数不足2000,且还都是机动能力极强的骑兵,显示不是为了守城,

而剩下的2.4万八旗主力骑兵,

则分出1.4万人,负责统帅淮北之地的6万多征集而来的地方乡勇,

重点驻防在淮河以北之地的阜阳、宿州、宿迁、海州之地,

而剩下的1万八旗骑兵,则在郑州、许昌、周口、商丘、徐州、菏泽、济宁、临沂之地来回巡视!

由此可见,清廷已经放弃水网密布的淮河以南之地,

而全力驻守一马平川的淮河以北之地!

故,南明东路九万北伐大军,此战将会轻松获胜,很容易就会轻取淮河以南之地,

实现战前规划——控制淮河,建立东部淮河防线的目标!

至于中路,南明北伐大军,足足有二十五万之巨,

分别是李过麾下五万大军驻守的宜昌之地,抽兵三万由副将李来亨统领,

高一功麾下五万大军驻守的荆门之地,抽兵三万由副将田虎统领,

党守素麾下五万大军驻守的随州之地,抽兵三万由副将李友统领,

新任武昌守将刘芳亮麾下四万大军驻守的武昌城,抽兵两万由副将袁宗第统领,

新任南明京师三大营总兵官阎应元,麾下15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