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4)

朱元璋:“气人归气人,嘉靖,赶紧说。”

徐阶:“那我来说吧。皇上在用人上,时而聪明,时而糊涂、时而赏功,时而治罪,态度变得比翻书还快,不过抓权力抓得挺牢,对文官集团控制也严。

可惜用了首辅严嵩专权二十年,搞得吏治败坏,残害忠良,好多功臣、直臣被杀害、贬斥,杨继盛、沈炼这些朝臣都惨遭毒手,边防也废弛,军饷被吞,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还老来骚扰。”

徐阶:“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甚至打到北京城下,抢了不少东西,造成大破坏。倭寇也老来东南沿海捣乱,后来靠朱纨、张经、戚继光、俞大猷他们才肃清。”

海瑞:“嘉靖年间,南倭北虏一直是明朝祸患。各地还爆发了好多民变,比如,1524年,嘉靖三年以后大同兵变好几次,1535年,嘉靖十四年,辽东兵变,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振武营也兵变。”

朱厚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严嵩前期办事利索,谁知道后来贪成那样?再说了,俺答汗来犯、倭寇作乱,最后不都搞定了。”

朱厚照:“搞定?俺答兵临北京城下那次,你躲在西苑修道吧?还好有兵部的人顶着,不然鞑靼都能把紫禁城当牧场。”

朱元璋:“@朱厚熜 混账东西!兵临城下还叫搞定?老子当年打元军,哪次不是亲自上?你倒好,让蒙古人在北京城外劫掠,朱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朱棣:“南倭北虏是大患,你倒好,一边修道一边看戏!要不是戚继光、胡宗宪这些人拼命,江山早被你折腾没了,我当年五征蒙古,哪敢让敌人靠近京城半步。”

朱高煦:“大同兵变、辽东兵变……这么多兵反了,可见你治军多差!换我带三千精骑,看谁还敢闹事。杨继盛、沈炼那样的忠臣被害死,你良心过得去?”

朱雄英:“嘉靖这操作也是没谁了,一边用能臣抗倭,一边让奸臣害忠良,这是在玩平衡术还是给自己挖坑?最后坑得民变四起,绝了。”

秦良玉:“嘉靖皇上!边防废弛、军饷被吞,将士们饿着肚子怎么打仗?杨继盛弹劾严嵩被害死,寒了多少人的心!要不是戚大哥他们硬撑,东南沿海早成倭寇的天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宗宪:“当年在浙江,军饷经常被克扣,将士们好几次差点哗变。好不容易凑齐粮草,还得给严嵩那边送礼,不然连奏折都递不上去。”

戚继光:“北虏兵临城下那次,我正在山东练兵,急得直跺脚!京城的兵乱成一锅粥,还好俺答没攻城,不然真危险。”

海瑞:“皇上视忠良为草芥,视边患为无物!杨继盛被折磨致死,沈炼被斩于市,此等冤屈,天地共愤!民变四起、外患不绝,都因皇上失德。”

徐阶:“当年杨继盛死的时候,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吏治败坏到根上,后来抄家时,光黄金就有三万多两。”

王阳明:“人心向背,关乎成败。皇上若能亲贤臣、远小人,何至于内忧外患不断。”

朱厚熜:“好了好了,为了让气氛不那么沉重,我说点好的吧。我晚年疏远了严嵩,起用徐阶当内阁首辅,国家才又走上正轨。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还采取了改革弊端、振兴纲纪等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裁掉十万多军校匠役,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时期,得到朝野上下拥护[得意表情包]”

朱厚熜:“看看吧,我晚年还是拎得清的吧?把严嵩踢走,让徐阶顶上,这操作不比某些人到死都在胡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