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救治伤员,”
“清点战利品,”
“将所有俘虏分开看管,审讯后将记录报给我,”
赵子龙下令道,声音沉稳有力。
战斗刚结束,孙郎中和小环等医疗队的人,早已在营地等候。
见到伤兵队伍归来,她们立即上前照料伤员。
灵泉水在此时发挥了神奇功效,轻伤者敷上掺了灵泉水的药膏后,疼痛立减;重伤员在经过紧急处理后,也暂时稳定了伤势。
“子龙,你没事吧?”
柳秀娘关切地打量着赵子龙全身。
赵子龙微微一笑:“没事,连皮都没擦破一点。”
苏芹芹递上一碗清水:“先喝点水,接下来还有得忙呢。”
确实如她所言,战后处置更是千头万绪。
赵子龙稍事休整后,立即就投入到繁杂的善后工作中。
战利品清点结果令人惊喜:缴获刀枪、弓箭等武器四百余件,虽然制式驳杂、质量远不及赵子龙所造的新式兵器,但给民兵使用还是足够的,毕竟现在新武器产量还很小。
粮食三十余石,也就是四千斤左右,也可以缓解基地日益增长的口粮压力。
银钱珠宝若干,其中竟然还有几件颇为精致的首饰。
令他惊奇的是,其中还有几件洋玩意,比如西洋钟、怀表、西洋镜等等。
“这些流寇,打家劫舍倒是积攒了不少家当。”
柳秀娘带人清点物资,忍不住感叹。
最让赵子龙在意的是从流寇头目身上搜出的一封信件。
信是山东某地一个名叫徐鸿儒的人写来的,内容含糊地提及“共举大事”、“天时已至”等语。
“徐鸿儒...”
赵子龙沉吟着,他记得这是明末白莲教起义的重要人物,后来在山东发动过起义,最大规模时人数达到十数万人。
可是他记得这个人最终兵败被杀了,现在怎么又跳出来?不知道是自己记错了,还是蝴蝶效应带来的变化?
不过,这次起义标志着这个时代的动荡已经开始,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主公,这些俘虏该如何处置?”
李海前来请示。
赵子龙收起信件,起身道:“带我去看看。”
俘虏被绳索串成一串,分别关在几个临时搭建的木栏里,周边有手持武器的兵丁看守,足有二百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