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黎明前的暗涌

“保持静默。待援。”

这五个字如同定海神针,让我焦灼不安的心暂时沉静下来。希望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影,而是变成了怀中被体温焐热的、那张薄膜纸卷传递的确切信息。我知道,在这座看似铁桶一般的囚笼之外,有一股力量正在为我,或者说,为粉碎老李他们的阴谋而行动。

我不再尝试危险的通风口传讯,也不再急于从秦淮茹那里获取更多信息。每一次接触都意味着风险,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风险,不给救援行动增添变数,也不给老李他们任何加深怀疑的借口。

我变得更加“配合”。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我都伏在那张小桌上,对着稿纸“苦思冥想”,将那些关于父亲“小技巧”的零碎“回忆”编织得更加细致,甚至加入了一些看似合理、实则经不起深究的细节。比如,父亲哼鸣的节奏似乎与某种古老的工尺谱有关联(我胡乱编造的名称),他感兴趣的老物件常常带有云雷纹或蟠螭纹(从记忆中搜刮的青铜器纹饰)等等。

这些内容真假掺半,既显得我在努力挖掘记忆,提供了新的“线索”,又因为其模糊和玄虚,让老李他们无法立刻验证或证伪,只能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完美地达到了拖延时间的目的。

送饭的依旧是秦淮茹。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她每次进来,眼神都会快速地、不易察觉地扫过我,似乎在确认我的状态。而我,则会在她收拾旧碗筷时,将新的、写满“回忆”的纸张递给她。我们没有任何言语交流,但每一次纸张的传递,都像是一次信息的确认——我还好,仍在坚持,仍在等待。

有一次,在她接过纸张的瞬间,我注意到她左手手背上有一道新鲜的、细长的红痕,像是被什么尖锐物划伤。她的眼神与我触碰时,飞快地眨了一下,随即垂下。我心中了然,传递信息的过程绝非易事,她也在冒着极大的风险。那道红痕,或许就是代价。

日子在这种表面平静、内里暗流涌动的状态下一天天过去。囚室里感受不到昼夜更替,只有送饭的次数标记着时间的流逝。大概又过了三四次送饭的时间,我感觉老李他们的耐心正在被逐渐消磨。

青锋出现的频率增加了。他有时会突然进来,不说话,只是站在房间里,用那双清澈而锐利的眼睛静静地观察我几分钟,然后又沉默地离开。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测试,试图在我独处时捕捉到我可能放松警惕的瞬间。

老李也再次“莅临”了我的囚室。他脸上那标志性的温和笑容淡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视和催促。

“何雨柱同志,回忆得怎么样了?赵老那边,可是很关心进展啊。”他坐在我对面,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哒哒声。

“李组长,我已经很努力在想了。”我脸上露出适当的疲惫和一丝委屈,“可时间过去太久了,很多记忆都很模糊,需要一点点拼凑……我怕记错了,反而误导了组织。”

“哦?是吗?”老李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可我听说,你父亲何大清,曾经在一次内部技术研讨会上,展示过一种利用特定声波频率,对某种特殊合金进行非接触式微调的手法?这件事,他也没跟你提过?”

我的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这件事!父亲信中完全没提!是老李在诈我?还是他们真的掌握了一些我不知情的细节?

不能慌!我脸上露出茫然和思索的神情,迟疑着说:“声波频率……微调合金?我……我没印象。我父亲在家里很少谈工作上的具体事情,他总说那些是机密……您说的这个,会不会是别的专家……”

老李盯着我看了几秒钟,忽然笑了笑,靠回椅背,那笑容却没什么温度:“可能吧,或许是我记混了。你继续回忆,重点是那些你觉得‘不寻常’的细节,无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