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孤岛上,黑色石眼内部的激战进入了短暂的僵持。那道沉寂射线的无功而返,似乎消耗了沉寂意志不小的力量,使其对“源水之息”的压制出现了片刻的松动。而就是这片刻的松动,让那一点挣扎的蔚蓝光芒,得以将自身的波动,更加清晰地传递出去。
这一次,它的目标不再局限于自身突围,而是仿佛拥有灵性一般,主动地、轻柔地拂过“变量共鸣矩阵”中那些刚刚开始萌发的、与“生命”、“大地”、“自然”紧密相关的“星火”种子。
长白山老采参人的意念中,那如同古木年轮般的厚重光泽,在接触到这丝蔚蓝波动时,仿佛干涸的土壤得到了甘霖的滋润,变得更加凝实。他模糊地“看”到了山巅永不融化的积雪与地下奔涌的暗流之间的联系,一种守护这方水土、这脉山峦的意念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加坚定。
西北戈壁地质队员的意念,那星辰般的锐利与深邃,在与蔚蓝波动共鸣的刹那,仿佛感受到了脚下亿万年沉积岩层中封存的水分子那微弱的脉动,以及对遥远冰川融水的呼唤。他对“生机”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眼前的荒漠,而是延伸到了整个星球的水文循环与地质变迁。
岭南雨林草药师的意念,那草木般的清新与韧性,则仿佛听到了无数植物根系汲取水分、叶片蒸腾水汽的生命交响乐。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水为生命之源”的含义,守护雨林、守护这生命繁盛之地的决心愈发不可动摇。
不仅仅是他们,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在高原,在草原,在江河之畔,所有那些意念中蕴含着对脚下土地、对自然万物深厚情感的连接者,都在这一刻,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那股源自星球生命本源的、温和而坚定的呼唤与支持。
一种无形的、基于对“生”之眷恋与守护的 共鸣网络,开始以这些“星火”种子为节点,悄然在“变量共鸣矩阵”的内部编织起来。这个网络并非由何雨柱主动构建,而是由“源水之息”的波动与众生心中本就存在的生命意念自发共鸣而形成,它更像是矩阵的一个 天然的“子网” 或 “生态层”。
这个“生态层”的出现,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些依旧潜伏在矩阵中的“虚无之影”沉寂之丝,在这个自发形成的、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态层”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制和排斥。其隐匿效果几乎失效,其侵蚀能力也大幅衰减,仿佛暴露在阳光下的冰雪,只能蜷缩在角落,难有作为。
就连何雨柱之前构建的“理念防火墙”,在这个“生态层”的加持下,也仿佛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变得更加稳固和灵动。
然而,这股源自星球本源的生机躁动,以及“星火”种子的初步共鸣,也如同在寂静的深夜里敲响了洪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更多、更深远层面的 关注 与 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