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处安稳了,朝廷才能腾出精锐,全力投入幽州战场。
如今先定好这三处的应对之法,接下来正要说议幽州平叛。”
何进微微颔首,其他的不说,就今天这见识,足以看出何方的能耐。
想到此处,不由得狠狠瞪了何咸一眼,然后才看向何方,声音带着几分赞许:“方儿说得在理,先固根本,再平外患,这才是长久之策。
文举啊,你也坐下听听,莫要再打断了。”
何咸有些无语,阿翁你瞪我干啥?!
孔融见何进开口,虽仍有不甘,却也只能躬身应道:“唯。”
退回原位,目光落在舆图上,虽然面上不忿,但心中却不得不承认,说到军略,何方的考量确实比他周全。
只是碍于名士脸面,不肯当场服软。
而且有空和他边辩辩经书,让他也见识我孔文举的能耐。
何方见状,于是继续说道:“既然两翼安稳之策已定,接下来便细说幽州平叛之法。
首先需看清幽州乱局的关键——张纯、张举虽举叛旗,大族中却只是渔阳张氏一族。
幽州大族如公孙氏竭力对抗,鲜于氏等也在观望,并未附逆。
这就与凉州叛乱有着本质的不同。
之所以如此,也是张纯张举二人过于自大。
一是误认‘驱乌桓即可胜’,却不知乌桓诸部本就人心不齐,丘力居等人虽领兵相助,却也只是为了劫掠财帛,并非真心为其卖命。
二是未学韩遂、马腾在凉州的合纵之术,没能拉拢更多士族豪强。
如今虽有十万之众,却多是裹挟的流民、临时拼凑的乡勇,真正能战的,不过乌桓骑士数万及张氏家兵。”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破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许凉和范曾忍不住追问。
这个时候,两人已经认可了何方的见识,是以,已经抛却了之前看戏的心思,真正思考起平叛之策。
“三步可定幽州。”
何方竖起三根手指,语气笃定,“第一步,选贤镇抚。
朝廷需派一位在幽州士民中素有恩信、又为乌桓诸部所敬重的大臣,持节前往幽州,暂领州事。
此人不需亲上战场,只需稳住公孙、鲜于等大族,晓以利害,许以保全族产、加官进爵之利,让他们出兵助朝廷平叛;
同时昭告乌桓诸部,只问张纯、张举之罪,其余胁从者概不追究。”
“那该派谁去?”王谦这次没再当捧哏,也是认真追问。
选对人是此计的关键,若派个不得人心的,反倒会激化矛盾。
“有两人可担此任。”
何方并没有直接给出历史答案,而是加了一个选择。“
“前中郎将卢讳植公,早年曾任九江太守、庐江太守,平叛有功,更曾在幽州讲授经学,不少士族子弟皆是他的门生。
乌桓诸部当年受鲜卑侵扰,卢公曾领兵相助,为其驱敌,丘力居等首领对他颇有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