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爆炸背后的阴谋

赵铁柱冷笑:“你懂个屁!我们签的是心约,不是合同!”

“正因如此,才更容易碎。”对方语气不变,“人心会变,情绪会乱。而你们现在的力量,全都依赖彼此稳定。只要我让一个人失控,你们所有人,都会被地脉反噬。”

对讲机屏幕闪了最后一下,彻底熄灭。

山坳恢复寂静。

赵铁柱一脚踢开对讲机,把它踹进沟里。他喘着气,拳头攥得咯咯响,可这次他没冲动。他知道,刚才那一瞬间的愤怒,已经让脚边的水渠泛起浑浊波纹——那是地脉对他情绪的回应。如果再激动下去,水流可能倒灌,甚至引发塌方。

“他说的是真的?”他看向陈砚,“我们……真有弱点?”

陈砚没回答。她弯腰捡起一小块炸药外壳碎片,放在掌心。残卷贴着皮肤,微微发热。她闭眼,默念祖训,让意识沉入土地。

片刻后,纸面浮现出模糊的纹路,勾勒出地下菌丝的分布图——主干完好,支脉略有损伤,正在自我修复。而在山坳深处,那三名被困者的位置被一圈密集孢子包围,信号微弱,但还有生命体征。

“他们确实知道些事。”她说,“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片地不是靠一个人撑着的。”

周映荷走到她身边,也把手插进土里。菌丝再次探出,沿着地下网络延伸,反馈回的画面显示:孢子罩内,三名黑衣人蜷缩在角落,戴着防毒面具,呼吸急促。设备全毁,通讯中断,身体开始轻微抽搐,像是受到了某种精神压迫。

“地在排斥他们。”她说,“不是我们动手,是土地自己不想让他们待在这儿。”

赵铁柱看着自己的手,慢慢松开拳头。他蹲下,双手重新插进渠边的泥里,不再是为了调动水脉,而是为了感受那种连接——来自脚下,来自同伴,来自这片他从小看到大的土地。

他想起六岁那年发高烧,母亲背他去镇卫生所,路过东岭坡时摔了一跤。可奇怪的是,明明摔得很重,母女俩却都没事。后来村里老人说,那是菌王护人,因为陈家血脉纯净,土地自有感应。

“那就让他们困着。”他说,“我看他们能撑多久。”

陈砚把炸药碎片扔进沟里,转身走向坡顶。残卷收进衣袋,她站在高处,望向镇外那条通往县城的公路。一辆黑色皮卡停在路口,车头朝外,引擎运转,排气管冒着白烟。

“他们还在等。”她说。

“等什么?”

“等我们先乱。”她回头看了两人一眼,“所以现在,我们谁都不能慌。”

周映荷点头,盘腿坐下,指尖再次引出菌丝,垂入土中。她不再试图追踪外部信号,而是专注监听山坳内的每一丝动静。她的感知比陈砚更深,能捕捉到菌丝之间的信息传递频率,就像听懂了大地的语言。

赵铁柱则默默起身,走向田间的水阀,检查昨晚共感时震松的接口。他拧紧螺丝,拍了拍生锈的阀门盖,动作沉稳。他知道,水利是这片土地的生命线,一旦断流,作物枯死,村民饮水困难,恐慌就会蔓延。而恐慌,正是敌人最希望看到的。

风吹过稻田,新叶摇晃,发出沙沙的响。远处,那辆皮卡缓缓启动,向前滑行了一小段,又停下。

就在这时,周映荷忽然抬起头。

她的手指猛地收紧,指甲掐进掌心。

“不对……”她低声说,“他们不是在等里面的消息。”

“他们在等另一个信号。”

陈砚立刻迈步回来:“什么信号?”

她睁着眼,瞳孔却像是失焦了片刻,仿佛在接收某种来自地底的讯息。然后她缓缓抬起手,指向镇子方向——

小主,

“古井。”她说,“井底的菌丝……刚刚被人触碰过。”

陈砚瞳孔一缩。

那口井位于村中心,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传说是第一代陈氏先祖立桩定界之处。井水常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从未干涸。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地下菌网的“锚点”之一,相当于神经中枢的关键节点。

如果有人试图干扰那里……

“他们想逆向接入!”陈砚脱口而出,“通过物理接触激活休眠菌丝,绕过我们的防御机制,直接篡改地脉流向!”

赵铁柱脸色变了:“那岂不是等于……打开大门?”

“不止。”周映荷声音发冷,“他们会释放抑制剂,破坏共生关系。一旦菌王失去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到时候,整片生态系统都会崩溃。”

三人互视一眼,无需多言。

“我去拦。”赵铁柱抓起工具袋就要走。

“不行。”陈砚拦住他,“你现在状态不稳定,贸然使用水脉容易反噬。而且你去了也是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