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武器之路·国际

国内武器库的建立,为“方舟”铸就了坚实的盾与锋利的矛,足以应对末世初期的混乱与近距离的威胁。但这面盾,还不足以抵挡重火力的持续冲击;这根矛,还无法刺穿真正强敌的装甲。陈默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广阔的,也更为危险的国际舞台。那里,才有能让他们在这片废土上真正立足,甚至威慑四方的“剑”。

“国际部分,启动。”陈默的命令简洁而冰冷。

与国内相对“温和”的渠道不同,国际军火采购是一条行走在刀锋之上的荆棘之路。它游走在各国法律的边缘,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军阀、私人军事公司以及形形色色的国际掮客。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布满陷阱,每一次交易都可能伴随着黑吃黑的血腥。

负责主导这条线的,依旧是陈锋。他前世在末世中挣扎求生,与三教九流打交道积累的经验,以及今生凭借雄厚资金和谨慎接触建立起来的几条隐秘渠道,此刻成为了关键。陈雪则扮演着“电子幽灵”的角色,负责所有的加密通讯、资金转移、身份伪造以及远程情报支援。

交易的对象,经过层层筛选和试探,最终锁定在东欧一个以“信誉”和“专业”着称的、有着前克格勃背景的军火商集团,代号“伐木人”。他们提供的货品清单,让见惯了世面的陈锋也忍不住心跳加速:

主打装备:AK-74M 突击步枪及其生产线关键配件。选择这款经典步枪,看中的是其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普及性(意味着弹药相对容易获取)以及强大的中间威力弹药。除了成品枪,陈锋还咬牙订购了一条关键的枪管冷锻机和大量备用零件,这是在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弹药耗尽或武器损坏做准备,意义深远。

辅助火力:RPK-74 轻机枪,用于提供小队持续压制火力。

精确打击:SVDS 狙击步枪,配备先进的光学瞄准镜,用于远程清除高价值目标。

近战王者:Saiga-12K 半自动霰弹枪,在室内和近距离遭遇战中堪称噩梦。

以及与之配套的,海量的、以“集装箱”为计量单位的各型号弹药。从普通的钢芯弹,到穿甲弹、曳光弹,种类齐全。陈默深知,在末世,没有弹药的枪,不如一根烧火棍。

交易地点,定在公海上一个预先约定的、远离主要航线的坐标。支付方式,是难以追踪的加密货币与部分稀有贵金属的组合。

“这次交易,风险等级最高。”陈锋在战前简报会上,用激光笔指着海图上的坐标,“‘伐木人’虽然信誉尚可,但难保不会有其他势力嗅到味道,或者他们自己临时起意。公海之上,没有任何法律可以保护我们。”

“我和你去。”陈默的声音不容置疑。面对这种级别的危险,他必须亲自出马。他的空间能力,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关键时刻扭转战局的底牌。

陈建国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到儿子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最终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一切小心。物资重要,但人更重要。”

李秀娟默默地为两人准备了最高规格的单兵口粮和急救包,眼中满是担忧。

行动日。

陈默和陈锋没有使用任何可能暴露身份的载具。他们先是乘坐一架由陈雪远程操控、抹去了一切识别信息的小型无人机,悄无声息地抵达邻国海岸线的一个荒僻角落。然后,陈默发动空间能力,进行了一次超远距离的精准跳跃,直接出现在了预定的公海坐标点附近——一艘提前准备好的、经过伪装的微型潜航器内部。

这艘潜航器,也是通过“伐木人”的渠道秘密获取,是此次交易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此次行动的移动基地和撤退工具。

海面上,夜色如墨,只有海浪单调地拍打着潜航器外壳的声音。远处,一艘没有任何灯光、如同幽灵船般的旧货轮,正静静地停泊在那里。那就是“伐木人”的交易船。

通过潜航器的潜望镜和电子侦察设备,陈锋仔细地观察着目标船只。甲板上隐约有人影晃动,戒备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