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山间的日子

在他的感知中,溪水不再是简单的液体,而是无数活跃的、温润的蓝色光点,它们欢快地奔流、跳跃、碰撞,遵循着某种天然的韵律。这就是“水”行之力。

“尝试着,”禹老的声音引导着他,“用你的‘神’,去轻轻地‘托’起一点水。”

云阳屏息凝神,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掌心上方的一小片水域。他努力回想着“水”的包容、柔顺的特性,意念如同无形的手,轻轻向上“托举”。

起初,溪水依旧故我地流淌。云阳不急不躁,持续保持着那种专注的“托举”意念。

渐渐地,他掌心上方的那片水面,似乎流淌得缓慢了一丝。又过了一会儿,一小股溪水仿佛脱离了整体的流向,微微向上隆起了一个拇指大小的鼓包,晃晃悠悠,仿佛一个透明的水泡,却并未破裂。

维持了不到一次呼吸的时间,那个小鼓包便哗啦一声落回溪流,消失不见。

云阳却猛地睁开眼睛,满脸兴奋:“爷爷!我做到了!我把它‘托’起来了!”

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但这意味着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主动地、成功地用神念影响了实物!

禹老点了点头,眼中有一丝赞许,但更多的是凝重。云阳的进步速度,远超他的预期。这固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那潜在的危机恐怕比预估的来得更快。

“不错。”禹老语气平淡,“水无常形,顺势而为则易,逆势强求则难。你方才乃是顺势微微引导,而非强行控水,此乃正理。记住这种感觉。”

他又指向溪水中一块被冲刷得圆滑的鹅卵石:“现在,尝试将你的意念,凝聚成一股‘力’,推动这块石头。”

云阳兴致勃勃,再次凝神,将意念锁定那块鹅卵石,想象着一股水流冲击而去。

然而,这一次却艰难无比。鹅卵石沉寂厚重,与流动的溪水截然不同。他感觉自己的意念撞上了一堵沉甸甸的墙,难以撼动分毫。尝试了数次,鹅卵石纹丝不动,反倒是他自己累得额头冒汗,精神疲惫。

“感受到区别了吗?”禹老道,“水行之力,活泼易动,易于引导。而土行之力,厚重藏纳,更重于‘引动’与‘承载’,而非‘推动’。金行之力,坚利内敛,需‘共鸣’而非‘硬撼’。木行之力,生发条达,需‘滋养’而非‘催逼’。火行之力,升腾转化,需‘点燃’而非‘压制’。五行特性各异,运用之法,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