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老子种的是文明的根

常曦眉头微蹙:“那是战斗单位。”

“现在它是建材。”我盯着她,“你想要活土?那就得允许我把‘尸体’变成‘温床’。科学不是供奉,是利用。”

她沉默了几秒,终于点头。

两小时后,十二组导管铺设完成,连接到刑天F尚未熄灭的核芯余热源。

温度缓缓上升,冻土开始解封。

紧接着,我启动玉兔α集群,输入新编写的纳米喷洒程序。

它们像一群银色蜜蜂,在空中织出细密轨迹,将磷钙复合物以纳米级精度洒入土壤深层——这是为了激活那些可能还在休眠的微生物孢子。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先锋物种。

我从贴身口袋里取出一支密封试管,里面是我在地球上亲手培育的转基因蓝藻菌株。

它耐低温、抗辐射、能固氮,最适合开荒。

但问题在于,这里的水……有毒。

回收水系统检测显示:高氯酸盐超标47倍。

常规过滤膜根本拦不住这种离子。

我翻遍日志,突然看到一个名字——“玄冥池”。

常曦的脸色变了:“别碰那个。”

“为什么?”我追问,“资料显示它是自净系统,基于量子筛膜技术,比现在的反渗透先进三代不止。”

“它需要活体神经元维持运转。”她低声说,“而唯一匹配脑波频率的,是我。”

我愣住了。

这意味着,要启动净水系统,就得用她的意识作为生物滤芯的一部分。

稍有差错,轻则精神紊乱,重则永久损伤。

但她没有退缩太久。

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仿佛在衡量我值不值得她冒这个险。

“你能模拟吗?”她问。

“可以。”我点头,“用人工智能学习你冥想时的θ波频段,生成稳定信号替代。但需要样本。”

她闭上眼,良久,抬手摘下了头环。

小主,

那一刻,我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当电极贴上她太阳穴的瞬间,整个广寒宫似乎都安静了。

数据流开始传输,波形图在屏幕上跳动,如同远古祭坛上的心跳。

而是信任,是起点,是一粒种子落下前的最后一丝风停。

七十二小时后,第一片绿芽破土而出。

是藜麦,我带来的种子之一。

那一刻,整个息壤舱的监测灯由红转绿,背景音响起轻微的…… 七十二小时后,第一片绿芽破土而出。

是藜麦,我带来的种子之一。

嫩得几乎透明的两片初叶微微张开,像一双试探世界的手,在微弱的人造阳光下轻轻颤动。

那一刻,整个息壤舱的监测灯由红转绿,警报系统悄然休眠,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极轻、极柔的嗡鸣——像是有人用指尖拨动了宇宙深处的竖琴弦。

是望舒在哼歌。

我猛地抬头,环视四周的监控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