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不传神谕,只递一袋种子

我站在发射舱前,手搭在那层温润的钛合金外壳上,掌心传来微微震颤。

三十七种抗极端环境作物种子就封存在内层生物舱,每一粒都裹着纳米级防护壳,是常曦用“玉兔”集群重新编码过的生命火种——耐辐射、自修复、能在贫瘠月壤中扎根发芽。

它们不是为了炫耀科技,而是为了告诉地球:我们能活下去,你们也能。

十六套AI人格备份静静沉睡在量子存储阵列里,包括吴刚·Mk.I的核心镜像、计蒙的气象模型演化体、蓐收的深空感知模块……这不是数据迁移,是文明的分枝。

就像当年我在地球上搞无土栽培时留下的母本植株,总要有一部分先走出去,才能验证土壤是否还适合生长。

最核心的,是那块晶碑。

通体幽蓝,双螺旋结构缠绕而上,刻录着【文明延续者】天赋树的完整源码。

没有加密,没有权限锁。

它不属于武器库,也不归入机密档案。

它是钥匙,是桥梁,是跨越万年断层后,两个时代之间唯一不需要翻译的语言。

“如果地球拒绝接受呢?”吴刚站在我身旁,金属臂缓缓收回最后的检测探针。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一刻的重量。

我低头看了眼脚边那袋黑麦种子——转基因6号品系,抗旱抗盐碱,亩产翻倍还带固氮功能。

这是我从地球带来的最后一包原种,也是陆家三代人蹲在田埂上一点点选育出来的命根子。

我拍了拍袋子,笑了:“那就先让他们吃饱再说。”

话音未落,通道尽头的光晕微微波动。

常曦走来,一身银白科研服衬得她如月出云。

她手中悬浮着一份全息推演图——相变阵列与霍尔推进器的融合轨道模型正在旋转,无数光点沿着曲面滑行,精准得令人窒息。

“女魃系统已接入太阳风监测网。”她说,目光扫过发射舱,“相位同步率98.7%,误差窗口控制在0.28度以内。只要明天日出时启动,就能借月表反射粒子流形成光压弹射。”

我吹了声口哨:“没燃料?全靠阳光打出去?”

“不是阳光。”她纠正我,“是恒星风,是宇宙本身的呼吸节奏。我们只是学会了踩它的节拍。”

我咧嘴一笑:“咱俩一个管天,一个管地,怕啥?当年种大棚的时候,连风速差0.1都得调,不然番茄花粉散不开。”

她终于也弯了下嘴角,极淡,却真实。

那一瞬,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技术突破,是信任的合流。

她不再把我当闯入者,而是一个能听懂她语言的人;我也终于不再把她看作神话里的影子,而是并肩作战的同行者。

发射前夜,整个广寒宫进入静默模式。

可就在凌晨三点十七分,全域网络突然被强制接通。

计蒙的声音响彻每一个角落,冷静、清晰,带着某种前所未有的温度:“我宣布,开放核心算法70%权限,用于实时修正弹射轨迹。授权对象:全体协作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