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回手,玻璃管外壁的凉意还留在指尖。 主控台屏幕上的数据流仍在滚动,未解析的部分被标记成灰色区块,像一段尚未打通的隧道。刚才那轮扫描耗得太多,眼前发沉,掌心的热感顺着小臂往上爬,我知道不能再强行启动零域。
抽屉拉开,苏晴留下的营养剂就放在最里面,蓝色瓶身没有标签,只有她用记号笔写的“B3”字样。 我拧开喝下去,味道发苦,但能压住神经的躁动。系统自动切断了高负载程序,只剩下基础监听在运行,信号接收灯稳定地闪着绿光。这说明外部环境暂时安全,没有新的加密信号出现。
闭上眼,呼吸放慢。我在脑子里过应急疏散演练里的节奏——吸气四秒,屏住两秒,呼气六秒。这是以前带新人做压力测试时学的,现在成了维持清醒的工具。 心跳从一百二降到九十以下,脑波的波动也平缓下来。等身体不再发紧,我才睁开眼,调出本地数据库。
三段文本被单独提取出来,列在屏幕上:
“零域激活临界值……”
“第7号样本失控……”
“能力跃迁或可通过种子诱导实现……”
我把它们拖进分析界面,建立关联图谱。左边是这些句子,右边是我自己的经历节点。第一行对应的是自己多次接近崩域的状态。第53章那次材料净化,精神反噬直接让我躺了两天,那时候监测数据显示脑电活动突破了安全阈值,和“临界值”完全吻合。
第二条,“样本失控”,我想到了那次净化失败后的连锁反应。结构不稳定,墙体出现裂痕,差点引发庇护所局部坍塌。那种失控不是操作失误,而是能力本身在边缘状态下产生的不可控反馈。如果实验室里也有类似记录,说明他们早就知道风险。
第三条最直接。“跃迁”这个词不是随便用的。它意味着跨越层级,不是简单的增强,而是质变。我现在的问题很明确:零域的信号范围太窄,每次构建结构都得靠近距离感知支撑。远距离部署、大范围生态改造,目前根本做不到。但如果真有办法通过蓝光种子触发跃迁,那就能打破这个瓶颈。
我点开城市地图,把上次推演出来的坐标区域标红——城东工业带,靠近废弃科研园区。那里有深层屏蔽设施,适合隐蔽通讯。信号是从那里发出的,发送方一定掌握着比我们更多的技术细节。他们不仅在研究种子,还在拿能力者做实验。
守夜人盯上移动庇护所,不是偶然。他们要的不只是能源核心,而是整个系统的运作原理。如果我们不能搞清楚零域的本质,迟早会被吃干抹净。
我切换到日志页面,新建一条加密条目,标题写:“关于蓝光种子作为零域能力进化媒介的初步假说”。权限设为仅核心成员可读,时间戳自动记录。然后开始录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