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管理委员会的正式选举

他袖口露出的那截灰线让我停顿了一秒。我没有多看,把视线移回终端屏幕。选举流程图已经加载完毕,时间栏显示十分钟后发布规程。

我站起身,走到会议厅中央的投影区。灯光自动调亮,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现在开始选举程序。”我说,“候选人资格标准不变,连续六个月公共服务记录,无重大纪律处分。”

台下有人低声说话。一个穿蓝夹克的年轻人举手:“林川,我干了三个月巡逻,再过三个月才能参选?这期间我们没发言权?”

“不是没发言权。”我打开新页面,“从今天起设立青年参议通道,三十岁以下居民可申请列席管委会会议,旁听并提交建议。不投票,但意见计入存档。”

他没再问,低头和旁边的人说了几句。

另一个声音传来:“我们运输组推了两个人,怎么只能报一个?”

我调出宪法修订案主文件,投到大屏上。“提名规则在第三章第七条,每个部门限一名正式候选人,公示三天后由全体居民确认。临时增加名额会破坏程序。”

没人站起来反对。有人点头,有人皱眉,但都接受了。

“规程十分钟内下发到各分区终端。”我补充,“纸质版也会送到养老区和儿童活动站,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

话音刚落,终端震动了一下。系统提示:投票模块已激活。

我知道接下来是执行环节。真正的考验不是定规则,而是让所有人相信规则能落地。

第一轮投票在下午两点启动。我去了东区流动站,那里信号一直不稳定。果然,三个旧式读卡机无法上传数据,排队的人开始焦躁。

“用备用方案。”我对现场负责人说,“启动人工核验流程,票箱双人监管,每半小时上报一次统计值。”

他们立刻行动。治安队员拉起隔离带,老周培训过的两人一组负责登记和验票。我站在角落,用零域微调网络阻尼层,把局部信号重新接进主网。

五分钟后,第一笔数据成功同步。

广播响起:“东区投票系统恢复,所有未提交选票可继续录入,全程录像备查。”

人群安静下来,重新排好队。

我没有离开。看着一个个居民把卡片塞进读卡机,或在纸质票上画圈。一个老人不会写字,工作人员蹲下来问他选谁,他用手比了个三。旁边人笑了,他也笑。

这种时刻,制度才真正有了重量。

回到会议厅时已是傍晚。计票程序刚启动,大屏分成七块区域,实时显示各分区进度。总参与率九十二,符合预期。

就在我查看异常数据点时,一张折纸被递到面前。

“在教育区票箱里发现的。”工作人员说。

我打开。上面只有一行字:“若你们真相信规则,就该让林川也参选。”

这张纸很快传开了。议论声从后排蔓延开来。

我走上台,在结果公布前开口:“有人说我该参选。我不回避这个问题。”

大厅静了下来。

“我是第一个搭建庇护所的人,也是零域能力的持有者。但我做过错事。第十一街区那次疏散延迟,导致三人受伤;第四次守夜人袭击时,我判断失误,毁了半座净水塔。”

有人想说话,我没停。

“我不是法官,也不是神。我有偏见,也会累。正因为我不完美,才更要退后一步。制度存在的意义,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人的意志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台下没人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