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幽冥界的血雾终于被佛光净化。那些被血契污染的土地上,长出了一片新的彼岸花田,花瓣上都带着淡淡的金色纹路,那是三圣灵力的印记。慈航道人与石矶娘娘每日带领修士们超度沉冤的冤魂,善财童子和龙女则四处寻找散落的血契碎片,幽冥府的判官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冤案的线索。
一日,慈航道人正在彼岸花田打坐,护宝钱突然发出一阵轻颤。他睁开眼,只见青铜钱上的蛟龙纹路里,浮现出比干与伯邑考的魂体,他们正站在轮回通道前,将那枚七窍玲珑心和那架古琴放在路旁,化作两株守护花树,为后来的冤魂指引方向,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慈航道人知道,即使是含冤而死的魂体,也能在昭雪后绽放出慈悲的光芒。他微微一笑,将护宝钱收入袖中,继续闭目打坐,舍利子的光芒在他周身流转,与彼岸花的香气交织成一曲祥和的乐章。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封神台废墟成为了为冤魂洗冤的圣地。那些沉冤的冤魂在这里得到昭雪,无数被血契碎片污染的魂体在佛光的照耀下恢复神智。他们一起整理冤案记录,一起为冤魂诵经超度,一起净化被血契污染的土地,曾经的天道不公在共同的努力中渐渐消融。
慈航道人常常站在补录榜前,看着那洁白的玉质榜单上不断浮现又消失的名字,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冤魂们泣血的控诉,想起了血契锁住魂体的痛苦,想起了石矶娘娘透明的魂体,更加珍惜眼前的公正。他知道,真正的天道不是强权压制,而是公正昭彰;真正的审判不是屈打成招,而是真相大白。所以,他依然每天为弟子们讲经说法,教导他们要心怀正义,无论面对何种诱惑,都要坚守为冤魂洗冤的信念。
善财童子和龙女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修士,他们走遍幽冥界和人间,不仅收集了所有血契碎片,还帮助无数沉冤的冤魂得到昭雪,让他们认识到公正的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三界的天道秩序渐渐恢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维护公正的重要性。
时光荏苒,数百年过去了。封神台废墟上已建起一座昭雪殿,殿内供奉着《昭雪录》和那枚洗冤珠,每个进入殿内的魂体都能感受到公正的力量。慈航道人坐在彼岸花田旁,看着一群幽冥判官和人间清官正在殿内整理新的冤案记录,他们的脸上带着严肃而认真的表情,眼中闪烁着对公正的执着。石矶娘娘坐在一旁,含笑看着这些生灵,她的手中捧着《昭雪录》,书页上的金光与彼岸花田的光芒相互辉映,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海。
玉净瓶中的柳枝在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映照着慈航道人平和而坚定的面容,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故事 —— 关于公正与昭雪,关于冤屈与真相,关于一群为沉冤昭雪而努力的生灵,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三界的公正与清明。
又是一个阴气消散的清晨,昭雪殿前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 他是当年篡改记录的阐教修士的转世,如今已是一位平反冤案的御史。他带来了一本自己记录的《洗冤集录》,里面详细记载了他平反的所有冤案,想来将它供奉在昭雪殿,以弥补前世的罪孽,警醒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慈航道人看着这本凝聚着悔恨与公正的着作,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救赎的象征。他将《洗冤集录》递给石矶娘娘,轻声说道:“应由你将它放在昭雪殿的中央,让它见证公正的力量。”
石矶娘娘接过《洗冤集录》,眼中闪烁着泪光。她朝着慈航道人深深一拜,然后转身离去,将书卷放在昭雪殿的中央,那里很快聚集起无数魂体和生灵,他们看着书卷上的文字,纷纷露出感动的神色。
阳光洒在封神台废墟上,温暖而明媚。慈航道人坐在彼岸花田旁,望着远方轮回通道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平静和希望。他知道,只要这彼岸花田还在,只要这昭雪殿还在,只要生灵心中对公正的渴望还在,那些曾经的血契之祸便不会白费,公正与昭雪的种子,终将在三界各地生根发芽。
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晨钟暮鼓穿透缭绕云雾,将新的天道秩序渗入每一寸山河。幽冥府内,孟婆汤不再是遮掩冤屈的迷雾,判官们手持生死簿日夜勘核,让沉冤三百年的书生得以托梦鸣冤,让含恨而终的女将重见天日;人间朝堂上,青天大老爷们悬明镜于高堂,刑狱案卷不再蒙尘,即便权贵犯事也照章问罪,菜市口的铡刀寒光凛冽,斩尽世间不平;修士们结社成立昭雪盟,以桃木剑为笔、符水为墨,穿梭于阴阳两界,用术法还原真相,让无形的冤魂得以显形作证。
那面曾沾满血泪的补录榜,如今被金丝楠木框裱,供奉在昭雪殿的镇殿灵龛之中。每当朔月之夜,榜文上未干的泪痕便会泛起幽光,化作冤魂虚影哭诉往事。曾被奸人陷害的状元郎在榜前长揖,讲述科举舞弊的黑幕;被诬叛国的将军持剑而立,重现战场蒙冤的惨烈。往来的修行者与官吏在此焚香叩首,榜身镌刻的 “天道昭昭” 四字随着冤魂的倾诉微微震颤,将公正二字深深刻入每个仰望者的灵魂,时刻警醒着世人 —— 若纵容冤屈滋生,便是动摇天地间最根本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