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莲花炸开的光芒中,那些青铜鼎突然开始融化,化作无数金色的光点消散。光链中昆仑禁地的景象里,通天教主的残识发出一声长叹,锁着巨鼎的铁链突然崩断,鼎内翻腾的怨念在金光中凝结成无数透明的蝴蝶,朝着云路的方向飞来。那些被囚禁的怨灵纷纷松开锁链,他们合力将兵器残片堆成的小山推倒,露出下面埋着的和解契约,契约上的血迹正在变成金色的字迹:“既往不咎”。
就在此时,东方天际出现两道金光,老子与元始天尊的身影踏着祥云而来。老子手中的太极图展开,黑白二气在云霭中流转,将那些失控的业力一一梳理:“归山之路本就该步步沉重,若无负重之心,怎配踏上故土?所谓业力,当是警醒之钟,而非拦路之石。”
元始天尊则取出昆仑玉牒,玉牒转动间,无数青色的光点飞向云路,将那些铅灰色的云气净化:“山灵增重云路,不是要困你,是要让你明白,归乡的分量从来不在路程远近,而在是否带着诚意。”
慈航道人趁机将青铜云靴化作金箭,搭在元始天尊的玉牒所化的弓弦上。当三圣的灵力同时注入箭身时,他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体内奔腾,护宝钱的蛟龙虚影与玉牒的灵气、太极图的黑白二气融为一体,在箭尖形成巨大的光球,光球中心有一点温暖的黄光,正是无数和解的愿力所化。
“以我业力,铺就归途!” 慈航道人的声音响彻云霄,他松开弓弦的刹那,金箭如流星般射向铅灰色云霭的中心。
金箭穿透云霭的瞬间,整个云路剧烈震颤。铅灰色的云气突然变成金色,每缕云絮里都裹着和解的片段:有阐教弟子与截教后人并肩修行的身影,有不同教派的修士共同超度亡魂的场景,有昆仑山下各族生灵和谐共处的画面…… 冰层开始融化,化作清澈的溪流,顺着云路的沟壑流淌,浇灌出嫩绿的青草。那些兵器残片堆成的小山正在瓦解,金属碎片在空中凝结成和平鸽的虚影,朝着昆仑山脉飞去。旋风中的怨灵突然放下锁链,他们的面容在金光中变得清晰,正是那些在杀劫中殒命的截教修士,此刻正朝着云路的方向深深鞠躬,然后化作光点消散。
慈航道人落在昆仑山口的刹那,护宝钱重新变回青铜云靴,靴底的青铜纹路里还残留着业力的碎片。石矶娘娘用甘露为他清洗脚踝的勒痕,老娘娘的指尖触到他肌肤的瞬间,两人同时感到一阵暖流 —— 那些新生的道纹正在修复他们的伤势,所过之处的青黑色勒痕都在化作金色的光点,融入脚下的云路。
“我们…… 终于踏上故土了。” 善财童子看着前方云雾缭绕的昆仑主峰,琉璃盏的碎片正在自动聚合,这次竟完美地拼合在一起,盏中映出的景象里,无数昆仑修士正站在山口迎接,他们的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有警惕,有释然,也有欢迎,“山灵…… 真的会接纳我们吗?”
慈航道人握住少年的手腕,舍利子的光芒在两人掌心流转:“只要心怀忏悔与诚意,故土永远不会拒绝归人。” 他望着前方巍峨的昆仑山脉,那里的云霭正在消散,露出青翠的山峦,“云路的沉重不是惩罚,是让我们铭记过错;归山的艰难不是阻碍,是让我们带着敬畏前行。”
老子将一粒镇业珠放在慈航道人掌心:“此珠可稳固你体内的业力反噬。昆仑虽已敞开山门,但教派间的隔阂仍在,需尽快化解,否则杀劫的余波还会在山间重现。”
元始天尊则将一卷《昆仑和解录》递给石矶娘娘:“这是历代昆仑修士记录的恩怨纠葛,你与慈航同修,可助阐截两教化解宿怨,也能安抚山灵中残留的杀业。”
慈航道人将镇业珠纳入腹中,温暖的感觉顺着经脉游走的同时,他感到一股全新的力量在体内奔腾 —— 那是融汇佛道与和解愿力的灵力,既有佛光的慈悲,又有道家的厚重,还有愿力的温暖,在经脉中形成新的循环。他看着石矶娘娘将《昆仑和解录》展开,书页上的文字突然发出青光,将那些被业力污染的云路一一净化,长出青翠的迎客松。
小主,
“多谢二位道祖。” 慈航道人的声音带着一丝释然,却异常坚定,“和解达成之日,便是昆仑重归安宁之时。普陀山与昆仑虽隔万里,却可共守和平之道,让杀劫的伤痕成为警示,而非隔阂。”
老子与元始天尊相视一笑,化作两道金光隐入山中。慈航道人望着他们的背影,又看了看山口绽放的金色莲花,心中明白,归山的路途虽已抵达,但化解宿怨、重建信任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