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苍鹰大国的罗伯特博士造出性能逆天的生物分子机器人,硬生生把M2宇宙拖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今儿个咱就扒开揉碎了说,这生物分子机器人到底是何来历,又为何能让整个宇宙翻了天——
话说在M2宇宙的旋河星系里,太玄恒星系的E2类地行星上,人类文明刚摸着“宇宙一级文明”的门框,却偏生裂了道“东强西弱”的大口子。
东方金龙大国的科技那叫一个红火:近地轨道上,三艘航天母舰的银白色舰体泛着冷光,舰身展开的能量防护网像淡蓝色的薄纱,连流星碎片都穿不透。
地面上,新能源电站的引擎喷出的蓝光,能把方圆十里的夜空染成透亮的蓝,连空气里都飘着股子清冽的金属味。
可西方苍鹰大国呢?首都郊外的实验室里,惨白的LED灯从早亮到晚,仪器的嗡鸣里裹着股子焦糊的急劲儿。
他们追不上金龙国的正路科技,眼瞅着差距越来越大,竟把心思歪到了“生物分子改造”上,领头的就是那罗伯特博士。
这罗伯特长着满脸络腮胡,指甲缝里总嵌着点试剂残留的淡黄,为了找突破口,竟把实验室改成了“蚂蚁养殖场”。
您猜怎么着?他在三个半人高的亚克力蚁穴里,养了整整三窝行军蚁,白天盯着监控屏,夜里就搬张折叠床守在旁边,眼睛熬得通红。
那蚁后蜷在蚁穴最深的“育婴室”里,暗红色的身躯像块浸了油的和田玉,泛着温润的光。
尾端的腺体却会每隔三分钟就轻轻震颤一次,喷出一滴带着淡甜腥气的透明药剂——那药剂落在铺着细沙的蚁道上,会凝成极薄的膜,连光线照上去都要拐个弯。
这药剂可不是普通的“蚂蚁保健品”。有回罗伯特用镊子夹起一粒刚孵化的蚁卵,把药剂轻轻滴在上面,不过半分钟,那卵壳就透出层淡紫的光。
等幼蚁钻出来时,原本该是嫩白的身子,竟泛着层灰扑扑的硬壳,触角只会朝着食物的方向摆。
连旁边同伴碰它都没反应——搬米粒时,小爪子攥得发白,哪怕累得腿都打颤,也只会往前挪,绝不会停下来歇口气。
罗伯特凑在显微镜前,看着那只工蚁的神经节在荧光剂下亮得刺眼,突然拍了下桌子,胡茬里都透着兴奋:“就是它!这分子链能锁死自主意识!”
他立刻调来了最精密的分子分析仪,那机器的探头细得像根头发丝,把蚁后药剂里的螺旋分子链拆解得明明白白。
冷蓝色的链节在屏幕上跳动,像一条条被捆住七寸的小蛇,每节都带着个能嵌进生物基因的“钩子”。
接下来的三个月,实验室里的蜂鸣声就没断过:罗伯特先把蚁后信息素的基因序列剪得支离破碎,用红色标记笔在图纸上画满圈。
再从亚马逊红蚁的腺体里提取好斗基因——那基因片段在培养皿里红得发烫,沾到管壁上,竟能让玻璃都泛出层浅红的印子。
最后又从深海蜈蚣的足尖里抠出“触角疯长基因”,那基因链弯弯绕绕,像老藤缠树,在电子屏上一展开,就自动往旁边的细胞模型上缠。
每次调整代码,罗伯特都要咬着笔杆盯着屏幕,指节因为攥紧鼠标而发白,直到某天凌晨四点,屏幕突然炸出一团刺目的绿光。
一行小字跳出来:“N1生物分子机器人结构稳定,可控性100%”。他激动得把眼镜扔在桌上,抓起培养皿就往灯光下凑——里面的N1分子像撒了把碎钻。
在液体里转着圈,碰到管壁就粘上去,竟能在玻璃上拉出细细的丝。可他光顾着乐了,却忘了最要命的事:蚁后喷药时,自己为啥没事?
后来人们才知道,蚁后体内藏着“抗控分子”,就像给自身装了“防火墙”,可罗伯特满脑子都是“我要超过金龙国”。
压根没往这茬上想——解毒剂没配,防御纳米机器人没造,连实验室的应急隔离门都没检查,就急着往下推进。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N1第一次在小白鼠身上试验时,那小东西原本粉嫩嫩的爪子,不到五分钟就冒出了细密的黑刺,摸上去像砂纸。
肚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胀,原本三对足的地方,竟硬生生挤出三对新足,关节处还泛着青黑。
最吓人的是它的嘴,原本小小的门牙变成了带着黏液的尖牙,“咔嗒”一口就咬碎了旁边的塑料盒,见着另一只小白鼠就扑上去,连毛带肉往下撕。
后来用到大黄牛身上,场面更失控了——那黄牛原本温顺得很,被注射N1后,突然“哞”地一声狂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