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开始。”一周后的清晨,江季黎发出指令。
沈鸿小心地调整频率旋钮,陆岩在了望塔上操作天线方向,赵小玥在中继站待命,苏婉清监测着辐射水平。
静电噪音中突然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有人吗?这里是西山营地...”
整个指挥中心瞬间沸腾!
沈鸿激动得手都在颤抖,小心地调整接收器;陆岩立即记录信号方向和质量;赵小玥在中继站加强信号转发;苏婉清则提醒大家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暴露在辐射中。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们收到了三个不同来源的信号:西山营地、南湖渔村、还有一个自称“自由之声”的流动信号。
“西山营地有四十多人,主要以农业为主;南湖渔村约二十人,擅长渔业;自由之声似乎是个独立侦察者,不愿透露具体位置。”江季黎分析着收集到的信息,“他们都询问了我们的情况和位置。”
陆岩立即警觉:“安全第一。不能立即透露我们的具体位置和实力。”
赵小玥却提出不同看法:“但如果都不信任,怎么建立合作?”
沈鸿建议:“可以先提供部分信息,观察对方反应。”
苏婉清关心的是:“需要先了解他们的医疗状况,防止疾病传播。”
经过激烈讨论,团队达成了共识:逐步建立信任,先提供基础信息,重点交流技术和生存经验,暂时隐瞒基地具体位置和规模。
第一次正式通讯在傍晚进行。
江季黎亲自操作电台,其他人各司其职:沈鸿监控设备状态,陆岩记录通讯内容,赵小玥优化信号传输,苏婉清监测健康指标。
“这里是曙光基地,收到你们的信号。我们提供技术交流和有限物资交换,寻求合作共赢。”
江季黎的声音平静而清晰。
回应陆续传来。
西山营地对农业技术特别感兴趣;南湖渔村想交换渔获和净水技术;自由之声则提供了周边区域的安全情报,包括掠夺者的活动范围。
最重要的突破来自一次意外通讯。深夜值班的沈鸿接收到一个微弱但清晰的信号,使用的是旧军事频段。
“...科研前哨站...需要医疗支援...基因样本...”断断续续的词语让人心惊。
第二天,团队重点尝试联系这个神秘信号。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建立了稳定通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方自称是某生物研究所的幸存者,正在研究病毒变异情况,但急需某些医疗设备和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