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的是,节点的反应速度和适应性远超预期,而且小型干扰器似乎不足以压制它,反而可能打草惊蛇。
“把数据打包,发给‘磐石’。”江季黎果断下令,“我们需要更快、更强大的干扰技术。沈工,集中精力,优先解决能源和功率放大问题。”
“需要更多太阳能板,或者…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沈鸿深吸一口气,“现有的电力要维持基地运转和‘雷暴’系统,已经捉襟见肘。”
压力之下,江季黎将目光投向了地图上的另外两个点:西山营地和南湖渔村。
通过无线电,她分别联系了两边。
没有透露节点的具体情报,只是以“观测到大规模尸群异常活动,威胁等级提升”为由,提议建立区域情报共享和预警机制,并希望用基地生产的部分新鲜水培蔬菜、简易武器和医疗援助,交换他们可能拥有的富余燃料、废旧金属和电子设备。
西山营地的回应较为热情,他们地处偏僻,对安全更为敏感,很快同意了预警机制,并表示愿意用库存的柴油和一批从废弃工厂找到的铜线进行交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南湖渔村则更为谨慎,他们依水而居,相对安全,但对曙光基地提出的交易表现出兴趣,尤其是药品和武器。他们愿意用渔获物和收集到的少量汽油交换。
两处都没有提及异常能量或特殊变异体,似乎尚未接触到这一层面的威胁。
这初步的区域联动,为曙光基地带来了宝贵的资源补充,也让“守夜人”协议覆盖的范围悄然扩大了一点点。
是夜,江季黎巡视完灯火通明的工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室。
桌上是苏婉清送来的最新报告——关于强腐蚀粘液的进一步分析:尝试使用弱碱性物质中和的效果评估,以及建议在新型防护面罩内侧加装一层特制滤棉。
她拿起笔,在日志上续写: “恶魔的低语变得更加清晰,我们的噪音却显得稚嫩而微弱。坚壁正在一寸寸筑起,消耗着我们的积累,也凝聚着我们的意志。”
“我们尝试将更远处的火光纳入视野,用生存的必需品交换延续的资本。这是一场与进化赛跑的军备竞赛,每一步都踏在资源和时间的钢丝上。”
“节点的反击或许会随时到来。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变得更硬,更响,更亮。”
她合上日志,目光投向窗外。
远处黑暗中,隐约传来施工的声响和巡逻队员手电筒晃过的光柱。
基地像一颗心脏,在危机四伏的黑夜里,沉重而有力地搏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