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忧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段古老的经文。眼前这一点微光,不正是在这绝对的“无”中,所诞生出的最初的“有”吗?它是归墟的终点,亦或是……新生的起点?
而在这点“归墟之核”微光的下方,悬浮着一座古老的青铜平台。平台上,盘膝坐着一个人影。
不,那并非活人。
那是一具完整的骸骨。骸骨如玉,晶莹剔透,隐隐有道韵流转,比之前所见玄珩子的骸骨不知高级多少倍,显然其生前修为已达通天彻地之境。骸骨保持着掐诀的姿态,头颅微仰,空洞的眼窝“凝视”着上方那点微光,仿佛在守护,又像是在参悟。
在骸骨的身前,同样摆放着一枚玉简,以及一面巴掌大小、造型古朴、边缘有着细微缺口的青铜镜。那青铜镜镜面朦胧,映照不出任何影像,却与吴忧胸口的残符,产生了细微的共鸣!
残符指引的终点,正是此地!是这具骸骨,这面残镜,还是……那点归墟之核的微光?
两人缓缓靠近青铜平台,警惕着可能存在的禁制。但直到他们踏上平台,也并无任何异常发生。似乎在这绝对的“无”之核心,一切外在的防护都失去了意义。
吴忧的目光首先落在那具骸骨上。他能感受到骸骨主人生前那浩瀚如海的境界残留,那是一种远超金丹,甚至可能超越了元婴的层次。如此强者,竟也坐化于此,化道归墟。
他的目光又转向那枚玉简。与玄珩子的玉简不同,这枚玉简散发着淡淡的灵光,似乎被某种力量保护着,历经万古而不毁。
吴忧深吸一口气,伸手拿起玉简。神念沉入。
大量的信息瞬间涌入他的识海,这一次,不再是零碎的记录与绝望的呼喊,而是一篇相对完整、蕴含着大道真意的传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归墟化道经》**
开篇明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这篇经文,并非修炼功法,而是一门阐述“归墟”、“寂灭”、“化道”本质的无上秘典!它论述的,是如何直面寂灭,理解寂灭,乃至在寂灭中寻找“复命”之机,于绝对的“无”中,窥见“有”之诞生的玄妙!
留下这玉简与骸骨的,自号“寂灭道人”。他并非被困于此,而是主动进入归墟大阵核心,在此坐关,欲参透生死寂灭之终极奥秘,寻求超脱。他成功了,也失败了。他成功触摸到了那一点“归墟之核”,明悟了化道真意,但自身却也最终无法承受那彻底的“归墟”,道化于此,只留下这具蕴含道韵的骸骨与传承。
而那面青铜残镜,名为“窥虚镜”,乃是他生前法宝,能映照虚妄,窥探一丝命运长河的轨迹,正是在一次催动此镜窥探天机时,他感知到了此地与他大道的契合,才毅然前来。此镜在与归墟之核的漫长共鸣中,也受损残缺。
信息中还提及,这“归墟寂灭大阵”,并非人为布置,而是天地自然生成的一处“道痕”,是宇宙万物“归墟”现象的具象化体现之一。所谓的节点、外围废墟,都只是这核心“道痕”逸散力量的影响所致。而那把“钥匙”(残符),也并非开启大阵,而是帮助持有者“接近”并“理解”这归墟核心的凭证,避免被其瞬间同化。
吴忧沉浸在《归墟化道经》的玄妙经义中,只觉得以往许多关于生死、关于寂灭的困惑,豁然开朗。他修炼《万劫不灭体》,本就是于劫难中求存,于寂灭中新生,与这化道经的部分真意不谋而合,甚至能相互印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