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康熙什么时候下课?给句痛快话!”
“管理层先总结总结自己吧!买的人呢?青训呢?梯队呢?就会喊口号!”
“还风雨同舟?船都要沉了,你们在舱里开香槟呢?”
“郑队吼得好!底线呢?!问问你们自己,还有没有底线?!”
“十九年老球迷,第一次觉得心凉透了。这还是我认识的泰山队吗?”
“韩总(韩公政)当年的话,你们还记得吗?‘不是什么球员都能来山东这个队的’!现在呢?什么玩意儿都能来混日子了?”
“管理层下课!!”
……
一条条评论,像一把把淬火的匕首,带着球迷滚烫的鲜血和眼泪,狠狠扎在那份冠冕堂皇的公告上。特别是那句关于老韩——韩公政的质问,像一道刺目的闪电,瞬间劈开了记忆的迷雾。
韩公政,前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总经理。一个以严厉、务实、甚至有些固执着称的足球管理者。关于他,我听过太多故事,其中有一个片段,是当年一位已经离队的老队员,在多年后一次私下聊天时转述给我的。那位老队员模仿着韩公政当时特有的、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语气,惟妙惟肖:
“老韩拍着桌子跟我们几个队长说:‘都给我听好了!能踏进咱山东鲁能大门的球员,技术好坏,能力高低,那可以练!但头一条,做人!人品!必须给我过得硬!’他手指头戳得桌子咚咚响,‘歪瓜裂枣,心思不正的,趁早滚蛋!咱这身橙色的皮,不是谁想披就能披!得有骨气!有担当!’”
那声音,那神态,那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透过老队员的转述,隔着漫长的岁月,依旧清晰得如同昨日。那时的泰山队,从管理层到教练组再到球员,自上而下,都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傲气和对自身“品格”近乎苛刻的守护。那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深植于齐鲁大地、赢得无数尊重的“根”。
“人品要过关”,“不是什么球员都能来”,“得有骨气有担当”……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与眼下更衣室的失控、赛场的溃败、主教练的逃避、管理层的空洞套话,形成了何等触目惊心的对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猛地靠向椅背,冰冷的皮革触感让我微微一颤。电脑屏幕上,俱乐部那条“风雨同舟”的公告和下面汹涌的怒潮依旧刺眼。窗外,奥体中心巨大的阴影仿佛一只沉默的怪兽,吞噬着这个夜晚残存的希望。
一个无比尖锐、带着血丝的问题,不受控制地、重重地砸在我的心口:
那时的泰山,有追求,有傲骨,更有那条用“人品”和“骨气”铸就的、不容触碰的底线。
那么现在的泰山呢?
我拿起手机,手指有些僵硬,点开了通讯录,缓慢地、却无比坚定地,找到了标注着“孙国宇”的名字——泰山俱乐部现任常务副总经理。按下拨号键的瞬间,我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搏动。听筒里传来单调的“嘟…嘟…”声,每一声都敲在紧绷的神经上。
漫长的十几秒后,电话终于被接通了。
“喂?”孙国宇的声音传来,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在某个饭局或者应酬场合,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耐烦和刻意的平稳。
我深吸一口气,没有寒暄,没有任何铺垫,将那个在心头翻滚灼烧、如同熔岩般滚烫的问题,直接抛了过去,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二十年泰山观察者沉淀下的全部重量:
“孙总,打扰了。就一个问题,代表我自己,也代表今晚守在奥体、守在屏幕前心碎了的球迷们问一句。”
我停顿了一秒,电话那头的嘈杂背景音似乎也瞬间低了下去。
“山东泰山队的底线,现在到底在哪里?”
电话那头,陷入了一片死寂。连那隐约的背景杂音都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