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制衡

我们寒窗苦读,却还要为他们洗衣倒恭桶?

那一点点微薄的“工钱”或“机会”,在巨大的身份鸿沟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仇富的情绪或许还能被“读书改变命运”的理想暂时压制,但“仇权”——怨恨那些仅仅因为出身就天然享有特权、凌驾于规则之上的人——这种情绪却如同野草,在沉默的土壤里疯长。

嬴炎要的就是这个。

他并不担心寒门子弟将矛头对准他这位太子。

因为给予他们读书机会的是他,提高他们待遇(哪怕是相对待遇)的是他,最终给予他们晋升通道的也是他。

他们的怨恨,很自然地会聚焦在那些同样身为“学子”,却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的贵族同窗身上。

同样,那些贵族子弟花了巨资,却进入一个需要小心翼翼、甚至可能被底层学子敌视的环境,他们及其家族又会做何感想?

他们会怪罪太子吗?

或许会,但太子的权威和给予的“直通朝堂”的承诺让他们不敢轻易发作。

那么,他们的不满和轻蔑,又会投向谁?

自然是那些他们眼中“粗鄙”、“低贱”,却竟敢对他们流露出不满情绪的寒门学子。

寒门与贵族,两股未来的朝堂力量,尚未进入官场,便已在养济院这个微缩的社会模型里,因太子的制度设计而彼此对立、互相制衡。

这正是嬴炎想要看到的。

现在朝堂上的法儒之争让嬴炎不满很久了。难道他们不应该以国家为先吗?为什么吵到现在让嬴炎有一种他们是以学派为先的错觉?

好吧,也有可能不是错觉。

诸子百家,可没有一家能主张“不以国家为先,而是以学派师承为先”。

——这种玩意儿但凡一个苗头就会在战国时期国家混乱的时候被掐灭。

现在。

乱拳打死老师傅,到时候一群当这些出身各异、背景复杂,既学过法家律令、又读过儒家经典;

或许还杂糅了兵家、纵横家甚至农家、工家一些实用知识的“杂家”学子,未来大量涌入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