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静默与护佑

翌日清晨,章台宫正殿,钟鸣鼎食,百官肃立。

燕丹站在武将勋贵班列靠前的位置,眼观鼻,鼻观心,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早已拉满了弦,如同等待审判的囚徒。

他昨夜虽然后半段睡得极沉,但清晨醒来,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朝会,那颗心又不由自主地提到了嗓子眼。

他甚至已经暗自打好了腹稿,准备应对各种可能的诘难和弹劾。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整个朝会议程进行得出奇地顺利。

先是边关军报,再是各郡县钱粮奏疏,接着是郑国渠工程进展汇报……一切按部就班,波澜不惊。

御史大夫们依旧板着脸,但弹劾的矛头指向的都是些地方官吏的不法行为或政策执行中的细微偏差,言辞虽犀利,却与燕丹预想中的“狂风暴雨”毫不沾边。

就连平日里几个最爱引经据典、对“君臣礼仪”吹毛求疵的老儒生,今日也格外安分,只是就着一些无关痛痒的礼制细节发表了看法,目光扫过燕丹时,也如同掠过空气般,没有丝毫停留。

仿佛……昨天清晨那件足以惊掉所有人下巴的事情,从未发生过一般。

“怎么回事?”燕丹心中疑窦丛生,“难道…真的没人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没当回事?”这个想法刚一冒头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不可能!咸阳宫是什么地方?

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更何况是秦王亲自抱着臣子回宫这种堪称爆炸性的新闻?

恐怕消息灵通点的,连他被抱时穿的什么颜色的中衣都打听清楚了!

那为什么……朝堂上会如此风平浪静?

就在燕丹百思不得其解之际,轮到了他奏事。

他连忙收敛心神,上前一步,将早已准备好的关于推广新式石磨和豆粉以改善民生的奏疏呈上,并详细阐述了豆粉易于储存、能有效提升主食营养和饱腹感的优点,建议先在咸阳周边试点,设立公用石磨,由乡里百姓自愿合资使用,官府给予一定指导。

他陈述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些忐忑,生怕有人会借题发挥,将话题引到别处。

然而,再次出乎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