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见时机成熟,便大声说道:“各位乡亲,实不相瞒,我就是朱元璋的皇弟朱瀚,这位是太子朱标。我们此次前来应天府,就是为了阻止有人篡改先皇之诏,守护大明的根基。”
众人闻言,皆大惊失色,纷纷将目光投向朱瀚和朱标。
“您真是王爷和太子殿下?”一位老者颤巍巍地问道。
朱瀚点了点头,道:“正是。我们一路逃亡至此,就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先皇之诏不可违。”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中年男子,他拱手道:“王爷、太子殿下,我乃应天府的商人陈万富,平日里也常听闻先皇的事迹,对先皇忠心耿耿。若二位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朱瀚大喜,道:“陈老板如此仗义,实乃我大明之幸。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来帮忙传播消息,让更多的百姓知道先皇之诏的重要性。”
陈万富点头道:“王爷放心,我陈万富虽是一介商人,但也懂得忠义二字。我这就去联络一些同行,让他们帮忙宣传。”
朱瀚感激道:“那就有劳陈老板了。”
与此同时,陆谦也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他回到客栈,对朱瀚说道:“王爷,我打听到应天府内有几位退休的老臣,他们对先皇忠心不二,或许能成为我们的助力。”
朱瀚眼睛一亮,道:“快说说,是哪几位老臣?”
陆谦道:“一位是前户部尚书刘文渊,他在任时,为朝廷理财有方,深受先皇器重;还有一位是前兵部侍郎赵德胜,他精通兵法,曾多次随先皇出征。”
朱瀚点头道:“这两位都是人才啊。我们立刻去拜访他们。”
于是,朱瀚带着朱标和陆谦,先来到了刘文渊的府邸。
刘文渊的府邸并不奢华,但却透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
朱瀚等人来到门前,向门童说明了来意。
门童进去通报后,不一会儿便出来将他们迎了进去。
在客厅中,朱瀚等人见到了刘文渊。刘文渊虽已年迈,但精神矍铄,目光中透着睿智与威严。
“不知王爷和太子殿下驾临,有失远迎。”刘文渊拱手说道。
朱瀚连忙还礼,道:“刘大人客气了。我们此次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刘文渊请众人坐下,然后问道:“不知王爷所为何事?”
朱瀚便将有人妄图篡改先皇之诏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文渊。
刘文渊听后,脸色大变,猛地站起身来,道:“竟有此事?先皇之诏乃大明立国之本,岂容他人篡改!王爷和太子殿下放心,我刘文渊虽已致仕,但绝不会坐视不管。”
朱瀚大喜,道:“有刘大人相助,此事必成。我们希望刘大人能利用您在应天府的影响力,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老臣,共同为守诏之事发声。”
刘文渊点头道:“王爷放心,我这就去联络其他老臣。只是,如今朝中局势复杂,我们行事还需谨慎。”
朱瀚道:“刘大人所言极是。我们会小心行事的。”
从刘文渊的府邸出来后,朱瀚等人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赵德胜的府邸。
赵德胜得知朱瀚和朱标前来,亲自出门迎接。
他将众人迎进客厅,然后问道:“王爷和太子殿下此来,所为何事?”
朱瀚再次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赵德胜。
赵德胜听后,怒目圆睁,道:“好一个胆大妄为之徒,竟敢篡改先皇之诏!王爷和太子殿下放心,我赵德胜虽已不在朝堂,但只要是为了守护先皇之诏,我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瀚感激道:“有赵大人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我们希望赵大人能利用您在军事上的经验,为我们出谋划策,以防不测。”
赵德胜点头道:“王爷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只是,如今我们手中兵力有限,若真与那篡改先皇之诏之人对抗,还需从长计议。”
朱瀚道:“赵大人所言有理。我们先联合其他老臣,争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再做打算。”
在刘文渊和赵德胜的努力下,应天府内不少忠心于先皇的老臣纷纷响应,表示愿意为守诏之事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