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邀景园呆了一下午加大半个晚上,这消息最多到明天午后就会传遍盛邑的权贵圈子。”千岁没好气道,“我们后面想得清静都难了。”
谁有这么大面子,能让国君上门亲访?燕三郎还没个一官半职就先在盛邑打响了名声。
萧宓忍不住笑出声来:“你们劳苦功高,旁人不知而已。就算后面门庭若市,那也是名至实归。”
燕三郎却明白,这必然是萧宓有意为之,一是以示诚意,二是迫他表态。
毕竟,一国之君都亲自上门,足见求贤若渴。作为被“求”的人,他怎么好意思拒绝?
萧宓慢慢收敛笑容:“赤弩山一战之后,王廷出现大量空缺。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近几年虽然选贤提干,可是缺口依然很大。孤需要可信、可靠、可用之才。”他深深吸了口气,“三郎,在孤认得的人当中,你最机敏、最沉稳,也最有办法。”
前卫王曾带着大量权贵向西逃亡,结果在赤弩山全军覆没。萧宓接手卫王宝座后,由于老牌的贵族都死得七七八八,难以形成合力跟他、跟护国公抗衡,所以萧宓的王位越坐越是稳固;但凡事有利有弊,大量门阀、官僚的的缺失,也让王廷变得空荡起来,许多政令无人可以执行,许多规划找不到合适的施政人才。
还是那句老话,怕死的未必无才,忠心的说不定庸政。
萧宓盛意拳拳,一时难却,燕三郎也觉出头疼。千岁看看他,再看看萧宓,忽然岔开话题:“这都过了三年,你和韩昭还未能收八方归服?”萧宓上位至今可称国泰民安,但根据她和燕小三掌握的情报,萧宓还未能高枕无忧。
至少,卫国境内还有人不服。
“是。”萧宓长长吐出一口气,“西南的异姓王怀王,以及中部大将徐明海都是国戚,表面上归服于我,但依旧拥兵自重、不肯交出兵权。廷中也时常有人替他们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