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双线布局

突现闪光 好鸽鸽P90 2470 字 1天前

而这一切仅仅是他林无惑最初的一个,用来让自己感觉到舒适的想法而已。林无惑不知道自己值不值得这座方尖碑所代表的期望,正是这样让他有了一丝退却的想法。

阿尔卑斯山会议后,林无惑就已经决定走了。

阿尔卑斯山会议,讨论欧罗巴继续以计划经济体系统筹全局。为过渡到现代化强国打好基础工业体系的尝试失败,只有罗西亚领的卢老爹同意了这个判断。

这个和林无惑心中所想差距甚远,于是他那时起就打算走了。

每个人对于欧罗巴具体发展有不同看法,这些看法无法统一的时候用行政命令强推会有可能被消极抵抗。消极抵抗的后果可能会很大,这点是林无惑绝对不能接受的。

如果是停留在战争胜利的那一刻多好,英雄史诗也会在胜利的那一刻止步。毕竟收拾战争后的烂摊子,称不上体面也不会给故事读者带来情绪价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秩序摧毁永远比将秩序重建要轻易数千倍或数万倍,历史过去的浪潮中王朝更迭不计其数,其中还大多数是最底层的农民、农奴起义。正是这种不计其数的社会底层大多数起义,针对知识的封锁才会是世界上普遍国家选择。

只要阻止底层农民或者农奴拥有高效的魔力转化效率,威胁就能够控制在非常局限的范围内。门阀、财阀、学阀、皇室、大贵族、大地主等等对于国家知识的垄断,实际上就是在垄断自己所处的阶级人数。

而当时欧罗巴闪光时代,强势推进扫盲运动和义务制教育。

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与全世界敌对,在欧罗巴你不读书或者阻止别人接受教育才是一种犯罪。以一种非常包容的姿态去向欧罗巴全体,乃至于花了大价钱来欧罗巴留学的外国学员也一样。

以一种毫不妥协的姿态,当时的欧罗巴闪光非常强势的推进这个政策。也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跟在林无惑周围的人群开始有不一样的想法。历史是有惯性的,一个王朝的灭亡会在其尸体上站起新的王朝。

虽然绝对不敢讲出口,但确实有人将这些知识视为革命成功后的战利品。一种仅仅做为赏赐给功臣的战利品,这才是这部分人人群所想的。

只要能够获得某些方面知识的垄断,那么他们能够拥有转化为学阀的资本。

而林无惑则是将这些本该垄断的东西,洒向整个欧罗巴。这些本该用作拉拢的东西,被林无惑以一种倒贴财政支出的方式在整个欧罗巴境内散开。

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财政问题,在这个能够将魔力转化为实物的世界。知识就意味着连接两面的钥匙,欧罗巴闪光时代后大多数人能够实现对小部分人的倾轧,这个情况再次在欧罗巴出现。

谁也不好说,保证能够镇压一场农民起义。

这种局势变化或者说,是林无惑有意无意的设计产物。

做为当时的欧罗巴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林无惑想要快速将欧罗巴那些积攒了上百年的旧秩序扫除。光靠一场战争是远远不够,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是无法扫掉持续了数个百年的陈旧思想。

想要扫清遗毒,需要一个高效框架。

欧罗巴政治局所代表的是国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地位视作次于最高领导人之下。

而欧罗巴的最高权力机关则是欧罗巴国家大议会,欧罗巴各处地区的人员齐聚普鲁士领展开对国家过去的总结、讨论正在进行的事情、商议未来需要达成的目标。

国家大议会,才能够能够代表整个欧罗巴。

被授权方他们无法修改国家大议会讨论得出的大方向,只能够在这个大方向上进行补充。

欧罗巴的每个地区、头部公司、军队、各行各业的头部人士等等,穷乡辟阳的劳动模范等。他们是所在区域的佼佼者,最能够看清楚他们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欧罗巴人民力量党能够使用人事权来高效的推进林无惑的计划,但能够受到国家大议会的制约。

就这样林无惑有了一个非常理想的,针对欧罗巴广阔的领土范围、超高人口规模、高效与普遍代表的框架。

中央集权与监管体系,大方向的制定与具体实施分开来制衡可能出现的失控独走。

而一个更重要的事情是:以当时的情形,各界的共识是当时的欧罗巴闪光。只要林无惑想,他只需要明确传达自己的想法,拿到授权轻而易举。

这是一把双刃剑,毕竟真的需要落实制定的方案。需要上十万上百万级别的人员去弄,一个人管理不了这么庞大的欧罗巴领土。

让人火气大的是纠错机制为此停摆,只谈立场不论对错变成了站队不站对。

只有在这个背景下,当路易·波旁怂恿林无忧对林无惑发起挑战的时候,欧罗巴闪光才会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