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宦海浮沉

守业连忙将朝中争议和自身困境告知母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婉清静静听完,并未直接给出意见,而是看向一旁的林婉儿,温和地问道:“婉儿,你平日喜读史书,又常听我们议论朝局,对此事,可有看法?”

守业和守谦都有些意外,看向这个平日里安静少言的外甥女。

林婉儿微微一愣,随即敛衽一礼,声音清脆而沉稳:“外祖母、舅舅,婉儿浅见,以为朝中两派之争,皆失之偏颇。”

“哦?细细说来。”苏婉清鼓励道。

“禁海派只堵不疏,犹如筑堤防水,水势愈涨,终有决堤之危。且沿海百姓依海而生,一味禁海,恐断其生计,反逼民为盗。而开海派只强调通商之利,却对随之而来的管理难题、海防隐患准备不足,亦有疏忽之过。”

她顿了顿,继续道:“婉儿以为,当务之急,并非争论开海与否,而是如何‘治海’。倭寇要剿,需选派得力干将,整饬军备,严厉镇压;海贸要管,需设立专门衙门,制定严密章程,稽查货物,征收税赋,既让利於民,亦充盈国库;根源要除,需安抚沿海百姓,惩处贪官污吏,使其安居乐业,则倭寇自然失去根基。”

一番话,条理清晰,直指核心,竟将复杂的局势剖析得明明白白。

上官守业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和赞赏。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外甥女,竟有如此见识。

苏婉清满意地点点头,对两个儿子道:“婉儿之言,虽显稚嫩,却切中要害。你父亲若在,想必也会赞同此‘标本兼治’之策。业儿,你在陛下面前,或可从此入手,跳出两派争执的窠臼,提出一套兼顾各方、立足长远的方略。”

守业豁然开朗,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母亲、婉儿,你们说得对!是我局限於朝堂之争,忘了为政之本在于解决实问题!”

就在上官守业于朝堂之上构思“治海”良策的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商场悄然打响。

上官明轩发现,自家几艘从事沿海贸易的货船接连被官府以“稽查”为名扣留,导致货物积压,损失不小。与之相关的几家与上官家交好的海商也遇到了类似麻烦。而与此同时,几家背景深厚、与“禁海派”官员关系密切的商号,却似乎未受影响,生意照旧。

“二叔,这绝非巧合。”上官明轩找到上官守谦,面色严峻,“有人想通过打压我们的生意,向大伯施加压力,逼他在朝堂上表态。”

守谦面色一沉:“可知是哪家在做手脚?”

“明面上是‘隆昌号’在牵头,但其背后,恐怕有都察院那位刘御史的影子。”上官明轩低声道。刘御史是“禁海派”的干将,以言辞犀利、不惧权贵着称,但其家族在老家却经营着不小的产业,与“隆昌号”关系匪浅。

“看来,他们是双管齐下啊。”守谦冷笑。

“二叔,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上官明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们在官面上施压,我们就在商场上反击。‘隆昌号’看似风光,但其资金周转并不宽裕,且最近有一批重要的南洋香料即将到港,若能让他们这批货出点‘意外’,或者找不到足够的现银交割,足以让他们伤筋动骨。”

“你有把握?”守谦看着侄子。他知道这个侄子在经商上的天赋和手段。

“需要一些时间和资金运作,但值得一试。”明轩自信地道,“而且,我还发现,‘隆昌号’与几家有海盗嫌疑的船行有些不清不楚的往来,若能找到证据……”

守谦沉吟片刻,拍了拍明轩的肩膀:“商场上的事,你放手去做,资金方面,家族支持你。至于那些证据……要小心,务必确凿,我会让你大哥在翰林院留意相关风闻奏事。”

上官明轩领命而去,开始调动资源,布下一张商业反击的大网。他利用自己构建的庞大商业信息网络,不仅追踪“隆昌号”的货物和资金流向,也开始秘密收集其可能的不法证据。上官家深厚的官场人脉和明轩精明的商业手腕,在这一刻紧密结合,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