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应声跑去,大叔连忙说:“苏师傅,修复费我给你,可不能让你白忙活。”
苏明摆摆手:“啥钱不钱的,你要是不嫌弃,给养老点的老人们带点自家烙的饼就行。”
大叔笑着说:“那有啥嫌弃的!我家老婆子烙饼是好手,回头给你送一摞。”
苏明坐在修复角,手里捏着针线,小心翼翼地缝补松线的地方。
“补这种绣花的,针脚得跟原来的对齐,不然看着就乱了,跟做人一样,得规整。”苏明一边缝一边说。
大叔蹲在旁边看着,嘴里念叨:“我媳妇当年总用这盒子缝缝补补,家里的衣服都是她亲手做的。”
苏明点点头:“老物件就是这样,藏着过日子的烟火气,看着就暖心。”
张奶奶端来热茶:“大伙儿喝口茶暖暖身子,这细活急不得。”
中午,大叔真的让老伴送来一摞烙饼,葱花味飘满了工作室。
苏明给老人们和学员们分了分:“大伙儿尝尝,大叔家的烙饼真香。”
老人们咬着饼,赞不绝口:“这饼外酥里软,比买的好吃多了。”
张奶奶用烙饼做了菜夹馍,大叔吃得直点头:“苏师傅,张奶奶,这饭吃得舒坦,比在家热闹。”
苏明给大叔添了碗粥:“喜欢就多吃点,下午给你把针线盒修好,保证不耽误你带回去。”
下午,苏明给针线盒补完线,又用蜂蜡慢慢打磨竹编部分。
“蜂蜡能让竹编不干燥开裂,还能提亮颜色,当年老辈人都这么保养。”苏明说。
大叔看着针线盒一点点变精神,眼里满是高兴:“苏师傅,你这手艺真地道,跟当年新的一样。”
苏明把针线盒递给大叔:“你看看,松线的地方都补好了,以后别放在潮湿的地方就行。”
大叔接过盒子,反复看着,眼眶有点红:“太谢谢你了苏师傅,我闺女肯定喜欢。”
送走大叔,苏明刚想整理老物件笔记,就看见之前那个学鉴宝的年轻人来了。
年轻人手里拿着个竹编小筐:“苏师傅,我从老家翻出来的,想让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老物件。”
苏明接过小筐,上面编着简单的条纹,竹丝颜色偏深:“这是‘平纹编’,当年盛鸡蛋、装杂粮的,你这筐子有二三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