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王轩发力

这套操作,放在后世社交媒体时代,是再常见不过的,但在2004年,这几乎是国内舆论战的“预演”。

他们要做的,不是让谢变成无辜者,而是让王伯昭变成“不值得同情的人”。

王轩叹了口气。

他知道,眼下的内地影视行业还远没到“工业化”的阶段,说是产业,其实更像一堆散沙:导演拍自己的,演员红自己的,投资人各怀心思——没有系统,没有标准,没有秩序。

而在香江,这套体系早就玩明白了。

无论是片场调度、宣发节奏,还是艺人包装、舆论操控,都成了流水线。

“要说内地唯一有点舆论意识的,也就糖人了。”王轩嘴角微扬,低声自语。

——没错,就是蔡益农。

蔡益农这个人,骨子里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但脑子里又有点媒体人的眼光。

毕竟早年在香江《明报》干过,算是半个老香江圈人了,对娱乐产业的那一套叙事逻辑、造星机制,再熟悉不过。

糖人这个公司,说白了就是“陆表港里”——外表内地公司,骨子里香江玩法。

制作班底是香江的,捧的艺人却是内地的。

这招确实是漂亮。

王轩还是挺佩服蔡益农的眼光的。

李雅朋、胡哥、刘师师……无一不是糖人制造的流量样板。

蔡益农懂得“造星”这件事的本质的。

不过,佩服归佩服,他心里也清楚,糖人能做到的,别的内地同行未必能做得。

但,现在王轩来了,内娱就太平了,王轩来了,内娱的青天就有了。

“既然内娱的版本落后,那王轩可就要加加速了哦。”

王轩端起茶杯,眯起眼睛。

他不打算走传统路径。

也不能搞什么正面报道了,舆论宣传的终究奥义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就是得有自己的节奏。

于是,他打开笔记本电脑,登陆了那个早已被他养肥的论坛小号——

【娱乐圈纪委】。

这ID在论坛里算小有名气了。

起初只是个“吃瓜号”,主要是发点港台八卦、片场逸闻养号。

慢慢地,凭着一手手确凿的老料,这号居然在圈子里成了“半权威”。

王轩很清楚流量的核心逻辑:

——让观众“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就能建立“信任”。

——而一旦观众信了你,他们就会“等着你说”。

他不胡喷,不编料。发帖必有证据,语气冷静克制,逻辑丝丝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