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策仿佛这才从照片的世界里回过神来。他缓缓抬起头,看向妻子,镜片后的眼睛异常明亮,那光芒深处,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欣慰,有感动,有沉甸甸的责任感,还有一种穿越漫长岁月的沧桑与释然。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紧紧握住了方清墨放在桌沿的手。他的手心温热而有力。
方清墨感觉到他指尖的微颤,也看到了他眼中那层薄薄的水光。她回握住他的手,传递着无声的理解与支持。
李玄策的目光再次回到照片上,回到地图上那无数个像“落雁坪”一样被点亮的小点上。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悠长而深沉,仿佛要将这八年来无数个日夜的筹谋、无数人的汗水、无数家庭的悲欢都吸进肺腑。他松开妻子的手,拿起了桌上一支饱蘸浓墨的狼毫笔。
墨是上好的松烟墨,浓黑如漆,带着特有的松脂香气。他悬腕,凝神,笔尖稳稳地落在铺开的素白宣纸之上。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他沉声低语,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带着历史的回响。笔走龙蛇,墨迹在宣纸上流淌开来,苍劲而厚重,正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名句。八个字写完,他略一停顿,笔锋陡然变得更为开阔雄浑:
“今朝梦圆,万民同心之功!”
墨迹酣畅淋漓,力透纸背,仿佛凝聚了千钧之力。
最后一笔落下,他并未搁笔,而是就着未干的墨迹,在下方另起一行,笔锋转为沉稳而充满期冀:
“脱贫非终点,乃乡村振兴之始。沃土新芽,星途可望。”
“沃土新芽,星途可望”八个字,写得尤为用心,带着一种对未来的笃定和温柔的期许。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开,如同新生的嫩芽在沃土中悄然萌动。
方清墨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丈夫笔下的字,又看看地图上那广袤的、被标注得满满当当的山河,再看看照片里田有根老人粗糙的手掌和苗苗手中那块连接着广阔世界的屏幕,心中也充满了激荡。她知道,丈夫写下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脚下这片土地和其上亿万生灵,许下的关于未来的、沉甸甸的诺言。
阳光静静地流淌,书房里只剩下墨香和无声的澎湃心潮。那幅墨迹未干的字,在秋阳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与地图上的星点、照片里的笑脸,共同构成了一幅名为“希望”的丰碑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