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圣人驾临

三者能相融,关键在于取其精要,去其偏颇。

秦渊指向屋檐下的木雕:“譬如这些纹饰,未用繁复的雕纹,免得失了山野意趣,亦未如纯然山居般素净无饰,而是刻以骊山特有的青松、溪流,既呼应周遭景致,又添雅致之韵。

实则是从三种风格中,提炼出与自然协调,不失规整,兼顾实用的共性,再将其统一整合。”

姜昭棠顺着他的指引望去,只见木雕纹样随山势走向延展,与远处的松林流水隐隐呼应。

连屋檐的高度都似循着山的坡度调整,立于院中抬眼,既无屋顶压顶的局促,亦无空旷失依的虚浮,只觉妥帖自然。

“至于协调之感,核心在于不越界,木梁的粗细,不超旁侧树干之壮,石墙的厚度,不遮观山之视野,院中花池的形制,亦随山势起伏,非刻意雕琢方正圆形。

恰如人着衣袍,需长短合宜,肥瘦适度,方能衬得身形舒展。

这庄园,便是依骊山的脉络量体裁衣,让建筑成为景致的延伸,而非割裂之物,是以观感和谐。”

一旁的崔贵妃轻声附和:“臣妾方才亦觉,此处观山视野通透,却又无烈日灼晒之扰,原是屋檐巧妙遮挡日光,却未阻隔景致,这大概就是平原侯所说的,妥帖之处。”

姜昭棠恍然大悟,再看庄园时,只觉建筑与山峦浑然一体。

山为骨,园为衣,衣不掩骨,反衬骨之挺拔。

他颔首赞道:“你这说话倒是暗合丹青之妙,其美非堆砌而来,需顺其肌理,握准分寸,方能令人心生舒畅。”

“陛下明鉴。”秦渊躬身应道,“世间之美,无论山川、书画,亦或建筑,终究以和谐为要,视物时不扰心,居处时不烦忧,便是美之真谛。”

姜昭棠似笑非笑道:“朕一直想问一个问题,你的师门……是不是什么都懂一些?”

“陛下谬赞,这些也是臣闲来无事,总结的一些心得。”

“你不必如此自谦,也不必小心翼翼,朕说过,少年就应该恣意洒脱一些,你该明白,为何你能琢磨出来,别人就算用一生的时间都不能在学问的细致处有所突破,这便是聪明人的得天独厚之处。”

“只要你对这个国家有用处,朕便会娇纵一些,比如说这座庄园后面的这一片荒林,朕明明没有给你,但你却私自开发使用了,朝中有人弹劾你侵占皇家土地,但朕却觉得没什么,万一平原侯拿这块地是有什么重要的用途呢,肯定是有规划的,只不过还没有来得及跟朕说而已。”

秦渊咽了口唾沫,拱手道:“臣,打算在此地建立一座工坊。”

姜昭棠目光变得空远,淡淡道:“什么工坊如此珍贵,需要让你占用皇家土地?五百八十多亩,这面积真的不太小,你觉得呢?”

“臣打算研制一个让马蹄不再磨损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